第125章 风起云涌(五)(2 / 2)

晚宋 高月 1747 字 2023-03-10

又对儿子道:“你去吧!记住务必要请到。”

孟拱这些天心急如焚,金国内乱,正是北上光复中原的大好良机,不料皇上却突然病重,群臣皆言病中更不可妄动刀兵,若被那山东李思业抢了先,这北上复国的希望真的就成泡影了。但让他更急的是,他刚刚得到消息,蒙古早在两月前就统一了,这两个月来,他们按兵不动,其剑究竟要指向何方,应该是金国,但孟拱还是隐隐担心四川,自己留大将王坚守四川,只是他还年轻,不能服众,一旦蒙军突袭四川,以他一己之力绝对抵挡不住。

孟拱忧心忡忡,唯今之计,只有取得丁大全的支持,让他赴川,他不想去丁府,可又不得不去。

“孟大人想去四川?”

丁大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皇上即将病死的关键时候,在权力即将重新分配之时,孟拱居然要去四川!他强压制住自己心中的狂喜,沉吟了片刻道:“孟大人为国之心,让我惭愧!但孟大人说得也对,四川若失,我宋国也就失去了西面的门户,唯有孟大人亲去,才能敌住蒙军,只是皇上病危,恐怕也离不开孟大人。”

孟拱摇摇头道:“此事我也考虑过,按理我确实不该在此时走,但我知道蒙古人早垂涎四川的富庶,当年入侵四川的拖雷就言:若取下四川,就有立足之本。而此时两蒙鏖战多年,急需补充,没什么时候比现在拿下四川更有战略意义的了,所以我推断,蒙哥若知我主病危,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他越说越激动,竟站起来慷慨道:“若忠义不能两全,为了民族大义,我只能辜负皇上的一片圣恩了,现皇上一直不醒,惟有取得相公的支持,我才能入川,望相公以民族大义为重,让孟拱入川。”

他一咬牙,竟向丁大全半跪下来。

丁大全急将他扶起:“孟将军折杀大全了,此事容我再和乔大人商议一下。”

孟拱急道:“乔大人无意见,只等丁大人拍板。”

丁大全一怔,当即明白是乔行简把球踢给自己,他看了看孟拱,见他一脸赤诚,心中暗叹:“此人虽不谙权术,但不失是一条看门的好狗,赵昀才由此看重他,若他日自己登大统,他会也对自己忠心吗?结论很沮丧,肯定不会,那如此,既不能为自己所用,也就要想法除去他,不然好狗也早晚会成为一块绊脚石。”

想到这,他心中一咬牙道:“孟大人,此事关系重大,我可以口头支持,但却不能给你书面的文书,你可要想清楚了。”

孟拱惨然一笑道:“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不受蒙人涂炭,我个人名誉,又算得了什么?有相公一句话,我今夜便走。”

......

三天后,临安开始戒严,大街上的气氛异常紧张,再无一个行人,家家关门闭户,全家躲在屋内猜测着宋国发生了什么大事,有些反应快的,立刻想到了前段时间市井流传的消息:皇帝病重,难道宋国又要变天了吗?

正如百姓所猜,临安的戒严确实和皇帝有关,此时临安所有官员的眼睛都向最高处望去,在那里已经风云激荡,宋国皇帝赵昀的生命也即将要走到尽头。

宋皇宫内,赵昀在太医的强制下,刚刚清醒过来,他牵着丁大全的手,正在哀哀地交代后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望卿看在朕待卿不薄的面上,早晚看护我赵家社稷。”

“臣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丁大全抹了把眼泪,跪在地上道:“皇上只是龙体欠佳,细心调理,当会早日康复!”

“朕自己明白!”赵昀无力地垂下头,对床头的皇后谢道清道:“朕生活荒唐,才导致今天,现悔之晚矣!朕去,可立赵淳为帝,他尚年幼,皇后可暂摄政,凡事多和丁爱卿商量着办!他是老臣,当忠心于朕。”

谢道清眼中含泪,握着赵昀的手道:“臣妾明白!”

赵昀急促地喘了两下,脸上现出了奇异的殷红,又对谢道清和丁大全道:"朕身后政事可由丁爱卿做主,领军打仗之事可交给孟将军,他、他人呢!怎么不见他来见朕。”

“皇上,臣本不想说,可不说臣又觉得对不起皇上的圣恩,先请皇上恕罪!”丁大全一咬牙,伏在地上磕头不止。

“你说吧!什么事?”

“几天前,孟大人来我府上询问皇上病情,我实话告诉他,当晚他便到四川去了,他是什么目的臣不知,昨天臣派人去他府上问话,才得知他的儿子早去了襄阳。”

站在后面的乔行简和魏了翁都脸色大变,丁大全之意,不就是暗示孟拱要造反吗?二人面面相视,乔行简急扑上来奏道:“皇上,孟大人给臣说过,他去四川是防备蒙人突袭。”

赵昀脑海里已经一片空白,他的神思已经在空中遨游,听不到一句话,他即将要赴天国去见太祖,人间的事已经和他无干。

良久,他又回到人间,交代最后一句话:“卿等都是栋梁之才,可和丁相国一起辅佐幼帝,朕就不一一交代了。”言罢,闭目而崩。

喜欢晚宋请大家收藏:晚宋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