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武官等级(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原来西陵守陵人居然是这么来的”

“长见识了”

“学到了学到了”

“大学毕业的我自愧不如,居然还不如两个盗墓贼”

对于西陵守陵人大多数都闻所未闻,乍一听倍感新奇。

“队长,你说他俩既然懂这么多,干点正当职业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去盗墓呢?”

通往慕陵的路上,警车内的警员瞧着车载屏幕上的画面,有些纳闷。

“呵呵,我问谁?”

朴虞熙冷冷道:

“我只知道他们涉嫌违法犯罪,我们的任务就是抓他们回来交给法律审判裁决”

“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好像一样东西也没拿到吧”

边上的警员犹犹豫豫地说了一句。

“有盗墓行为就是犯罪,何况还是直播!”

朴虞熙没好气地教训到。

车内的其他警员对视了一眼,彼此都颇为无奈,作为犯罪克星的队长看来是铁了心要抓住这两个三番五次跑路的家伙了。

另一头,慕陵内,有人忽然开口说道:

“话说,总兵、副将、守备应该属于几品官呢?”

“不同的等级品级不同”

曹七七说道:

“清代总兵为菉(lv)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菉(lv)营兵称“镇标”。”

清朝之后,军权归为各省巡抚提督之文官,而听从巡抚提督之总兵武官则改为正二品,视驻地,统辖兵员多寡相差甚多,大约于一万五千名至数百名之谱。一般来说,清朝于全中国设有总兵定员83名,其中,陆路总兵约占70名,水路则为13名,统辖中国十八省614防营约63万兵力。

“清初,总兵无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秩。京师步兵营有左、右翼总兵,为步兵统领佐官,清末,北洋海师亦有左、右翼总兵,各统铁甲舰为领翼队长。”

“那副将呢?”

“清沿明制之副总兵而改称副将,秩从二品,位次于总兵。统理一协军务,又称协镇,别称协台。总督、驻防将军、河道总督及漕运总督下亦设副将,掌总理营务、催护粮艘等事,是为中军副将下辖的兵力称为“一协”,(约几千人)。”

曹七七一边打量四周一边解释到。

“这么碉堡?”

“那守备呢?”

人们好奇不已。

“守备,是正五品,相当于总务科科长,管理军队总务,军饷。”

“那菉(lv)营呢?”

曹七七想了想: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兴起是倚靠它强大的八旗军力。随着领土的扩大,清朝吸收了部分蒙古人与汉人的势力,对此皇太极另外设立了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用以壮大军力并加强管理蒙汉臣民。”

到了清朝入关后,虽然八旗军人数达二十万,以骑兵为主的八旗兵不适于江南水网地域作战,加之兵力不足。为了加强对领土的有效统治,清政府招降明军、招募汉人组织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单位,所以称为“菉(lv)营兵”,独立于八旗军。”

士兵为世兵制,父死则子继。将兵由兵部直接统辖,将领无法直接统兵,有效地防止军人拥兵自重。

在清朝初年,大多为汉人的菉(lv)营军的职责尚只是镇守疆土,但随着八旗的腐化,菉(lv)营的重要性就日益加强。在三藩之乱中,清军就是以菉(lv)营为骨干,先后派遣了四十余万菉(lv)营兵作战。乾隆、嘉庆两朝,菉(lv)营总兵六十余万,成为军事主力。

清中期开始,为了加强对战斗力强悍的菉(lv)营(相对于腐化堕落的八旗而言)的控制,清政府开始不断地加派旗人担任菉(lv)营中的中高级军官。乾隆后期开始,菉(lv)营逐渐成为以汉兵为主旗人主导的军队。

清朝中期以前,菉(lv)营尚称精锐。但以后承平日久,营务废弛,日趋腐败。自嘉庆初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即已不能得力。于是自同治至光绪年间历经裁汰,最后被改编为警察性质的巡防营,失去了常备军的作用,菉(lv)营之制仅存空名而已。

到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之乱时,作战主力也改交由湘军、淮军等地方团练负责,其地位逐渐被湘军、淮军所取代。同治年间多次裁减菉(lv)营,菉(lv)营的重要性逐渐减弱,清末新军成立后菉(lv)营同名存实亡。至民国初年,菉(lv)营被改编为警察性质的地方治安卫戍部队,成为民国时期警察的滥觞。

曹七七简单的介绍了菉(lv)营的大致历程:

“菉(lv)营的建制也在不断改变”

曹七七转头开始介绍菉(lv)营的管理体制变化:

“清顺治初,菉(lv)营兵兵种分骑兵、步兵(含战兵、守兵);沿江、沿海设有水师。员额时有增减,一般为60万。”

嘉庆时达66万。实行募兵制,招募当地壮丁为兵。兵皆土著。一经入伍即编入兵籍,终身不改。遇有缺额,骑兵拔于步战兵,步战兵拔于守兵,守兵拔于余丁,无余丁乃募于民。

凡菉(lv)营武职副将以上选拔任用,由皇帝及兵部决定,其实权操于兵部;

参将以下,按月升选;

守备以上武官,采取升迁调动制;

各级官兵凡升迁,均实行回避制。

当时菉(lv)营兵的主要任务是分驻各省镇戍,依所辖地域大小、远近和险易,因地设官,因官设兵,列汛分营。

唯巡捕营驻京师(今北京),隶八旗步兵营统领。武器装备、兵饷和待遇远不及八旗兵。菉(lv)营的最高武职长官为提督,战略单位为镇,基本编制单位为营。营以上各级均设衙门,作为办事机构。”

“清初统一战争基本结束后,朝廷为控制兵权,逐步实施“以文制武”,即以文臣督、抚监督和节制武官提督、总兵。”

各省视情设置数镇,每镇设总兵一员,总兵之上设提督,节制一省或数省区域内的各镇总兵。巡抚兼提督者有权节制所属各镇。

巡抚、提督之上设总督,节制一省或数省区域内的巡抚、提督和总兵,为该区域的最高军政长官。

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均各有直属亲兵,统称本标,分称总督标、巡抚标、提督标、总兵标,简称督标、抚标、提标、镇标。

另有军标,设于四川、薪彊等地,由将军统辖。

标辖2~5营,分称中、左、右、前、后营,居中镇守,以备征调。

镇辖协,由副将节制。协下设营,按地势险要程度编数十人至千余人不等,以守备地名命名,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分别统管。

营下设汛,每汛数人至数十人不等,由千总、把总统领。提督以下将领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其军令受总督和巡抚节制,兵权归于朝廷。

菉(lv)营兵参加征战,均由皇帝另派经略、参赞大臣统领,其将领一般不予任主帅。兵员多临时从各镇中抽调,集中使用,致使兵不为将有,编组混乱,影响战斗力。”

话已至此,曹七七索性多说了两句:

“清朝武官的级别有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和未入流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