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八旗都统(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那养育兵又是什么呢?”

青青子衿继续问道。

“养育兵为八旗兵种名。初称“教养兵”。清廷为解决八旗余丁生计而设立的预备兵。”

曹七七一边左顾右盼寻找地宫的入口一边说道:

“顺治十七年(1660),曾从八旗余丁内挑取四千八百人训练技艺,食正兵一半饷银,是为清廷设立八旗预备兵之始。”

雍正二年(1724),清世宗命正式设置八旗养育兵五千一百二十名,并规定:满洲每旗四百六十名、蒙古每旗六十名为马兵(月食饷银三两),汉军每旗一百二十名为步兵(月食饷银二两),每旗各派参领三人、副参领三人、闲散章京十人、骁骑校十人管辖训练,纛、旗均用飞熊图案、白色蜈蚣镶边、黑色缨穗。乾隆三年(1738),廪食三两饷银满洲、蒙古养育兵尽数挑取护军、马甲等经制额兵,原汉军养育兵与新增养育兵共一万五千九百名,均月食饷银二两;

乾隆十八年,养育兵增至二万六千二百余名,均改食饷银一两五钱,惟满洲、蒙古有米,汉军无米。

嘉庆十年(1805),复命新增满洲、蒙古养育兵均无米;

道光三年(1823)又定,每旗各佐领下有米养育兵十八缺,无米养育兵七缺。凡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养育兵,均从十岁以上之另户余丁及闲散云骑尉、骁骑校等微员子弟内挑取,其他官员子弟及开户余丁不得挑补。”

“所以....领催又是什么呢?”

青青子衿的问题随后而至。

“领催为清代官名。清朝八旗军下级军官。满语“拨什库”的汉译。司佐领内的文书俸饷。”

曹七七目光游走在地面上:

“顺治元年(1644),定满、蒙八旗每佐领下六人,汉军八旗每佐领下设四人。由“马甲”(即八旗骁骑营之士兵)内选充,满、蒙八旗兼于本佐领识字护军内挑补。康熙四十三年(1705),满、蒙每佐领下裁一人。掌登记档册、支领官兵俸饷。”

顿了顿,曹七七再度开口说道:

“八旗军职是这样划分的”

1、都统:(满语:固山额真)

都统为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最高长官。

级别:从一品

职责:执掌一旗之户口、教养、官爵承袭、军事训练等。

2、副都统:(满语:梅勒额真(梅勒章京))

副都统:在某些地区,副都统即为一地驻防旗长官

级别:正二品

职责: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

3、协领

协领在东北地区,协领有独处一城领驻防者,如吉林珲春、三姓、拉林等处。

级别:正三品

职责:负责驻防旗之一旗军政诸务,军政一体式。

4、参领(满语:甲喇额真(甲喇章京))

参领驻京,下辖佐领若干

级别:正三品

职责:掌管上三旗包衣事务,编审三旗包衣丁口名册,领发官兵俸饷及养赡、赏恤钱粮,办理文武生童等考试事宜,挑选三旗包衣披甲,旌表贤孝节义,稽查世职谱系,查禁逃人,以及训练操演、值班宿卫等事。

5、城守尉

城守尉属驻防将军、或副都统辖,保定、沧州、太原、开封四处则为独自率兵驻防。

级别:正三品

职责:负责重要府州防卫,掌驻防旗营军政事务,修举武备,绥缉地方。

6、佐领(满语:牛录章京)

驻京师者置于参领之下;驻防,地位则置于协领之下。

级别:正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