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无锡(1 / 2)

我一路走来 亦承 938 字 2022-12-3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一次来到无锡,是在2013年的八月份。天气很热。我很随意的穿着睡衣来的。那时的我很胖,很胖,有115斤。我是来走亲戚的。只呆了一天就走了,所以,这个地方并没有留给我什么印象。而且我到现在也搞不懂那个时候我为什么会穿着睡衣来。真的是忙到连梳妆打扮的时间都没有了吗?

从2014年开始,每年的夏天,我都会来无锡度过。从上海火车站到无锡火车站是我每个礼拜必须经过的流程。

坐在火车里,可以深刻体会由繁华到荒芜的距离。车厢里混杂着各种各样的人群,他们陪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无聊的旅程。

从无锡火车站出来,会有种恍惚的感觉。没有上海的拥挤嘈杂。也没有上海的道路宽阔。总之所有的建筑物都平淡无奇。我们坐在公交车里说着无锡与上海的区别。然后,开公交车的老师傅不断透过后视镜观望着我们。很想开口反驳我们的理论。但最终还是一句话也没说。对于土生土长的无锡人来讲,当听到外地人对他们的地方产生不好的言论时,他们肯定感觉受到了侮辱。这无可厚非,因为我也不希望别人当着我的面说我家乡的不好。

真正了解无锡是在2016年。我们计划在无锡买房。于是从2月份开始,我就不停的奔波在上海和无锡之间。但我的区域并没有超出北塘区的范围。为了能在八月份之前搬进房子居住,我们选择了买二手房。然后我经历了房价有6000升到8000的残酷现实。看了很多房子。也很纠结地段,交通。由于对无锡的不熟悉,我们买房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基本上任由中介摆布。

在看房子的同时,我认真观察了这座城市。

他们的建筑格局没有上海严密,也没有上海的统一。基本上从市区到郊区的景色都一样。而无锡就有点发展不平衡的建造特点。老建筑混合着新建筑,还有规划不统一的老宅。

当然并不能以偏概全,因为除了北塘区,我其它区并没有去过。

七月底我来到无锡。又是一个酷热的夏天。而这次来,却是打算来这里定居。

我的很多同事都在无锡买了房,但他们都是投资房地产的。我突然想起我第一次来为什么会穿睡衣了。因为感觉亲切,或许冥冥中注定我就要和这座城市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的人很好。不像在上海,你开着电瓶车去超市闲逛,出来后,就很难担保你的电瓶车还在不在原地。而且上海人很看不起外地人。如果想升职优先考虑上海人。所以,在上海打工的外地人,阶级分的特别明朗。

上海人一进公司就是正式工,外地人做了十几年还是劳务派遣。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显示出了不公平待遇。可是,每年,还是有大批的人来到上海工作。带着对梦想的渴望。

无锡的交通很好。他们不像上海,闯红灯的电瓶车,摩托车特别多。所以,交通事故每天都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