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 参军制度(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杜启点了点头,再度道:“八大军区的主将人选,帝京城这里的第一军区主将,由薛仁贵担任,他主持第一军政务。”

“南竺道的第二军区,由朱有田担任;高昌州的第三军军区,由左先锋担任;长安的第四军区,由萧元奇担任主将;黔中道所在的第五军区,由苏定方当人主将。”

“江南道江都所在的第六军区,由崔光烈担任主将,同时,崔光烈兼任水军主帅,必将江都连接长江,又能进入京杭运河,是最合适的水军地点。”

杜启继续道:“幽州蓟县所在的第七军区,由马远担任,负责河南道、河北道等地。辽东道的崔永利,执掌第八军区。”

“这,就是朕的安排。”

“药师公,你意下如何?”

杜启提出了他的安排,而且这一安排在眼下,是相对最合理的。

李靖仔细的思考了一番,说道:“陛下的安排,自然是妥当的。毕竟八大军区的将领,一个个都是合理的,尤其象军、炮兵等打散,在每个军中都装备,那么每个军的整体实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杜启的脸上也露出笑容。

为了八大军区的安排,杜启也是仔细斟酌了许久的。毕竟为了夏国的长治久安,设置八大军区,那是最合适的安排。

李靖仔细的思索一番,说道:“陛下,不过八大军区虽说设立了。按理说,这第一代的八大军区主将,自然是忠诚于陛下。但在以后的八大军区主将,却未必能保证各个都忠于朝廷,或许会有私心,所以老臣这里,还是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杜启笑道:“药师公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李靖沉声道:“陛下,臣的想法有三点。”

“第一,是老臣认为各军区的主将,原则上不宜一直在一个地方任职。任何地方的任职,一旦是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小山头,就容易形成土皇帝。唯有不断的调整,那才是最合适的。”

“具体的时间,可以在五年内调整,亦或是最长时间为八年。”

“如此一来,能有效避免地方坐大。”

李靖提出了第一点。

他那睿智的脸上,挂着睿智自信的神情。

杜启听到了后,脸上也露出赞许之色,李靖不愧是老江湖,考虑的确很周全。事实上这样的一个计划,那就等同于是后世存在的军官轮换制度。

确保地方不会出现小山头。

杜启颔首道:“药师公,第二点呢?”

李靖正色道:“陛下,这军队中实际上不能一切都是军队主将说了算,需要有掣肘。如果任何事情,但凡都是主将说了算,主将犹如土皇帝,那就很危险了。毕竟军队和地方官,是有很大区别的。”

“即便地方官要采取行动,甚至有什么想法,可地方官没有兵权,不可能成功,所以地方官要造反,根本不可能。唯有地方官掌握军权,军政一把抓,那才是极为吓人的。”

“至于军队中,掣肘主将的人选,那也是军人,但负责的不一样。”

“这些人,便从参谋部抽调。让他们作为军队的监军,监察军队主将的行为,确保没有过错。监军不负责具体事务,就是监督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