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三年之约(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不多时,杜如晦进入大殿中。

历史上的杜如晦,早早就已经病逝。可因为孙思邈的诊治,杜如晦的病根早就治好了,所以时至今日,杜如晦的身体依旧极好。五十开外的杜如晦,虽说两鬓早已斑白,看上起有些苍老,但杜如晦的精气神,却是极好的,丝毫不受影响。

杜启见到了杜如晦进入,起身道:“父亲,坐!”

杜如晦点头,径直坐下。

杜启道:“父亲今日入宫来,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杜如晦说道:“为父今日来,是为了如今夏国的事情来。按理说,你是皇帝,自有朝臣给你建议,老夫不该插手太多。不过如今的夏国,幅员辽阔,疆域广袤。如今情况下,夏国看似是天下承平,实际上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威胁。”

“你坐镇朝廷,应该谨慎戒骄戒躁。”

“不要因为拿下了大唐,吞并了高句丽、新罗和百济,又覆灭了突厥,就认为自己很厉害了。大国的崩塌,往往也就是短短时间。大秦如此,大隋如此,大唐亦是如此。”

“一切,务必要谨慎。”

杜如晦继续道:“尤其是你还很年轻,在你这个年纪,打下了偌大的一个江山,肯定忍不住还要开疆拓土。老夫也知道阻拦你不可能,所以不阻拦你出兵,只是和你做一个三年之约。”

杜启笑道:“父亲请说。”

杜如晦继续道:“三年内,你不出兵讨伐其他地方,专注于调整国内局势,专注于处理国内的政务。三年后,你要再出兵其他地方,老夫也就不再劝阻了。三年的稳定发展,足以为大唐争取到休养生息,平复各地的效果。”

杜启说道:“就算是父亲不说,儿臣也是这么打算的。这一次回来,儿臣见了李靖、岳父等人,还召见了朝臣,所有人都表示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所以如今,自是要好好治理地方。再者,朝政也有诸多要改革的地方,所以如今,短时间内都不会出兵。”

杜如晦长舒了一口气。

终于放松下来。

杜如晦话锋一转,便再度道:“皇帝,这些年你一直在外,虽说孩子亲近你,但实际上你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即便是孩子听话,可皇家子弟,仅仅是听话乖巧,肯定是不够的。尤其是太子,那不仅要听话乖巧,还要果决刚毅,还要有自己的决断,这才是一国太子要具备的素质。”

“所以这三年,你好好教导太子。”

“毕竟你是他的父亲。”

“一国的发展,除了国家本身的实力外,太子那更是关键。”

杜如晦沉声继续道:“就算你打下了万里江山,可太子这里没有教导好,等到你百年后,太子登基继位,他没有能力,夏国的根基也会崩塌。”

“太子这里,才是关键。”

“依照老夫的意思,你留在帝京城,把太子教导好了,远胜开疆拓土。你的功勋,已经是远超前人。接下来,便是希望青出于蓝,希望烨儿能超过你。”

“这才是我夏国的长久之道。”

杜如晦说道:“皇帝,就算你认为老夫的话不妥,但老夫也要说。”

杜启笑道:“我怎么会说不妥呢?父亲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我,为了夏国。我答应你,三年之内,再不外出征战。这三年,便是休养生息,发展实力。”

杜如晦颔首道:“如此最好。”

作为一个老人,杜如晦见识了大隋的覆灭,也见识了大唐的覆灭,他深知国家长治久安的道理,所以才亲自入宫来。搁在以往,他是坚决不会入宫来的。

杜启说道:“这些年几个孩子的教导,多亏了父亲。尤其是烨儿,他身为太子,但到如今,也没有半点骄矜自傲,不曾盛气凌人。这一点,都是父亲教得好。”

杜如晦道:“子不教,父之过。如今你回来了,就该你自己亲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