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医女李茂玲(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王超越不甘寂寞,冷笑道:“简历做的是真好,跟杂志一样。美女啊,你到底是要应聘什么?医生还是杂志编辑啊?哈哈。”

这显然是嘲讽,李茂玲没有的搭理他,看着孟良。

孟良终于是翻开了简历,观看。

这一看,第一页就把孟良给吓到了。

开篇写的是四个大字:药圣后人

李茂玲自称是李时珍的第十七代孙女!

并没有列举了很多证据,只是说了一些先人成就,然后加了小备注。

到底是不是药王后人我无从考证,不过我们家确实是医学世家,我爷爷是李开玲,这是个男人的名字。

中医药大学坐席教授,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全国中医协会带头人。

他在外面从来不说他是李时珍后人,不过在家中他坚信自己是,并且有诸多证据。

我们并没有从先祖那里继承多少本领,毕竟那都是古代的医术,不一定有现代好,却也有它的独到之处。

爷爷说我们主要继承的是先祖的医学风采,开拓精神。

中医博大,不可忘本,却也不能神乎其神。

吾三岁开始与爷爷学医术,学满二十,十七年间接触了中医各种理论与实践,拜访过郭梓晴,张辰逸,李湘,赵而阔,伍家子,李泽平,赵南山,朱梓瑜,陈东二,刘谭忠,曲名,曲蓝田,苏木槿,左怀,赵兰芝等等国内外知名中医大家,与他们都有最少一个月时间的接触。

不同的中医有不同的古方,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药案,不同的手法。

我习得诸人之所长,以本家医学理论知识为根骨,触类旁通,取其精魄,自成一家。

爷爷说李茂玲之中医术,天下之甲。

然我知道这是爷爷谬赞了,我只是还行。

此后,洋洋洒洒写了李茂玲在各类杂志上发表的刊物,都是有名的杂志啊。

那边,王超越已经目瞪口呆。

孟良当然也惊奇,不过这简历二十多页呢,继续翻吧。

第二页记录的是李茂玲二十岁之后的求学经历。

哈佛,牛津,剑桥,约翰霍普金斯。

四所大学我都去过,总计差不多五年时间,跨度七年。

我学了很多医学知识,可因为考试没参加最终都是中途退学。

我总觉得知识比不上临床去看。

所以在整整七年的时间里,我跑遍了各各大洲,就去找各种病人,四处拜访名医,找一切机会做手术,了解西医风采,弥补中医只不足,只为成就最强医术,这是我的夙愿。

之后她写了她去过的地方,几乎已经涵盖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真的是厉害。

怪不得她四所大学都没毕业呢,这一天天就四处跑着玩了,能毕业才怪。

然而在这些大学中,她认识了无数的医疗人才,与他们互通有无,这也是宝贵财富。

之后从第三页起,开始记录她的旅行,每一页阐述一些病症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可能,涵盖了各个科室,各类病种,还有很多药物学知识。

孟良是看不出来的,这些观点新奇,绝对是最前沿的一手资料。

李茂玲很有发言权,因为她亲身去调查的,可不是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老专家老教授可以相比。

他们不出门,只用书籍网络去看天下,得到的知识真不一定对。

在简历的最后一页,是李茂铃的诸多不满。

她回国了,工作了两年多,换了三家大医院,都是国内知名的,名列前茅的。

她有医术,刚开始被人抢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