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战争债券。(1 / 2)

血染大明 庞毅 1250 字 2022-12-08

二百万战争债券,一天就卖光了。

来参加宴会的商户,都多少认购了一些。然后把花花绿绿的债券放进背包,垂头丧气的回家去了。他们没把债券直接丢掉,是希望官府说话算话,二年后,真的把钱换给他们。

其实在大家看来,这个希望十分的渺茫。

其中也有些爱国的商户。最大的一家是杭州的杨家,一次认购了五十万元的闽饷债券。还跟朱敦说:“闽国公出外打仗,是为了我们大明朝。我一个商人,不能出去打仗,出点钱还是应该的。这五十万两就算捐的。”

朱敦笑道:“别介,这五十万债券你拿回去,保存好了。我家闽国公是讲信用的人,绝对不会亏待大家的。”

所有商户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债券,不买会后悔,买少了更会后悔。

那些真心为国,愿意出钱的,最后都得了好处。

而且很快,他们就会知道为什么。

债券刚刚出售完,一支来自南洋的商队,就把大量产自南洋的香料、药材、翡翠、木材运抵了马尾,杭州,广州三地。

渴望进货的商户都疯狂了,全都冲到码头打听货主是谁,希望能够分到一部分商品。

可人们很快发现,运货的都是舰船都在军舰的护送下。军舰上下来一群水兵,封锁了仓库区和码头,看护着货物卸船。

商人干着急,也只能看着。

很快福建巡抚衙门人就出面了,原来这些货物的货主是闽国公。

朱敦道貌岸然的说:“闽国公为了感谢各位的支持,答应把这批货物,以市价九层的价格出售给大家。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货款,需要用闽饷债券来支持。其余任何形式的支付,我们都不予受理。”

这一下,大家都傻了。

现在是货源短缺,有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

那些没有认购闽饷债券的,一点货都买不到。认购债券少的,也就只能买到一点点。只有那些大笔认购债券的大户,能够进到充足的货物。

杭州杨家认购的债券最多,一次把货品就置办齐了。刨去成本,一次就能竞争二十万两,将近四层了净利润。

杨家家族看着手中的账本,不由得感叹道:“闽国公,真守信之人。”

一次得了二百万元军费,这还没完呢?

哈大全这么搞的目的,是为了销售闽饷债券,是为了更好的空手套白狼。献给大家点甜头,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随后哈大全有发行了五百万两债券,被商户抢购一空。

陈好看到国内送来的消息,对哈大全说:“主公,您这简直就是在抢钱。”

哈大全笑道:“我可没有着他们买,是他们自愿的。再说了,让他们为国家出点钱,出点力,也是应该的。”

而后,哈大全运回国的货物,全部用债券支付。

一下子,闽饷债券成了硬通货,许多商户之间交易都开始使用债券。这些轻便的纸币,携带方便,很受商户的喜爱。

很快人们发现了债券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数千的时候特别过瘾。

有些人数钱数到手抽筋还乐此不疲。

当然了,为了防止出现假钞。印刷债券时,采用了一些防伪手段。比如在纸浆里掺杂羊毛,使纸张不易被撕开,点燃的时候也有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