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第一千零七十五话 钟离氏(1 / 2)

“此事的内幕,我也并不清楚。”但是在我仔细的看过竹简上所记载的一切后,大致算是捋出了个头绪,“这上面说,你们钟离一脉,传承至商朝末时,受诅祝的陷害,方才衰陨。但是从这竹简上所留下的记载来看,也只是说道你钟离一脉起源于伯益,而这上面,只有记下了伯益二子大廉和若木,并没有这二人之后的传承记载。而后又记着,你们一脉传至商朝末时,受人陷害,伯益之父大业与皋尧是同一时间存在于世的,辅佐夏禹,后先于夏禹而离世。伯益协助夏禹治水有功,配以姚氏女。所以按照时间线来总结,大业在时,帝舜在位,大业辅佐禹治水有功,而后,大业卒。帝舜禅位于禹,伯益继其父大业之职继续辅佐禹,禹崩。夏禹之子夏启继其父之位,伯益仍为启之倾士。”我捋了一下人物关系,这些出现在上下五千年最开篇的人物,他们在历史的存在中,是有很多争议的,没有谁能够完全确认他们存在的时间和时期,所以,根据目前已知的线索只能够做出粗略的整理。“你得到的这竹简之中记载,夏启在位时,伯益的地位很高。只在夏王启一人之下,可想当时是何等风光与殊荣,但是这么一个人物,为何所有有关于他后世传承却只有到他两个儿子这一辈?至其孙辈倒是有几个名字,但是配了何人便没什么记载了。”

这么一个人物,他于夏朝的存在,和周朝的姜子牙差不多一个级别了吧......

“若木......这个名字好像有些熟悉啊。”我分明是在哪里看到过的,若木......徐若木?!“啊!我想起来了,若木,徐若木,他是徐国的......”

“徐国?”钟离瑾这才有些印象,“怎么会。”

“没错,肯定没错。”我说呢,这个名字我怎么会觉得熟悉,“我在后世的时候,曾经整理过一些资料,是说历史上凭空消失的二十二个古国,古蜀、古徐、东胡、乌孙、匈奴、古巴、滇国、疏勒、南越、闽越、吐谷浑、大夏、大理、楼兰、龟兹、大宛、柔然、高车、夜郎、乌桓、琉球、锡金,此二十二国。”

我一口气将二十二个在历史上凭空消失的古国数了出来。确实是因为个人的兴趣,我喜欢历史,尤其喜欢那些记载很少争议很大的时期,都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可是何止五千年呢。夏朝自夏禹那一代能够确认时间起,就已经是公元前2000年了,夏禹再往前追溯,据相关史料记载,黄帝乃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黄帝存在于公元前2717年至公元前2599年,这就追溯到了公元前2717年,而黄帝之父少典,是伏羲与女娲之子,伏羲被称为华夏人文之始,三皇之一,风姓。伏羲与女娲之母,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这就追究到了公元前3000年之前早很多的时候了。

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考证每一个时期他们存在于历史中的痕迹。

“说回这个古徐国吧,我记得当时看到的资料上,关于古徐国的记载很少,有这么一段。约公元前2170年,夏启杀伯益,将伯益次子若木封于徐,徐国就此诞生。太康时,徐国国君后羿逐太康,立仲康,仲康死后又自立为王,终究被心腹寒浞杀死、篡权。公元前963年(周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间)周穆王命楚国举兵伐徐。徐偃王弃国逃走,终究被追兵压迫,投海而死。公元前512年(周敬乌龟年)冬,吴国伐徐,水淹徐国。徐王章羽逃奔楚国,徐国自此失掉国号。”关于那些仅有的几句话的资料,也是从各国的历史记载之中整理出来的,徐国留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资料还深埋在地底下等待挖掘考证,但其经历夏商周三朝皆为诸侯,可见不一般。从夏启时期至周穆王时,徐国的国祚长达1649年,共有44代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