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古玉通现代12(1 / 2)

”除了民兵之外,还有那些城里的老人孩子,他们别的事情做不了,这些事情还能做不了。“各个村子里不是都有这样的老人孩子,让他们守着,就在边上还能分到一些东西,相信那些人也是愿意的,这个时候就因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这就足够了。

听到这个所有人都同意了,通知乡政府和县政府那边,如果有人愿意过来的,就直接去报名,直接跟着过去就好,他们这边也快速整理好训练的地方,开始让下面的战士们开始训练起来。

就这样初步的军民一家亲开始了,随着圈子越来越大,要的人也越来越多,也解决了很多普通老人,或是不能加入重体力劳动的人们,一些生活问题,到是村子里的居民因为这些事情,生活上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影响。

但是想要让他们就此离开,谁也不愿意,只希望红包面积能更大一些,如果不能更大一些的话,他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影响,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杨老太也不是很高兴,他们这里是医院,病人并不是很多,可是自从知道他们这里有红包之外,很多在镇上县城里的病人都赶过来,直接在他们这边住下,他们这里就只有两个医生一个护士,那里忙得过来。

好在上面可能也发现了这边的问题,又给这边分过来两个护士,算是给他们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些人也是爱惜自己的性命,会过来的都是些小问题,顶多是那种过来养身体的病,要不然也不能跑到他们这里来的。

因为这个杨大夫夫妻两个还开启了白班和晚班分起,他们要到十点才会下班,所以平时值班的时候只会有一个医生,病人很多,但不是每一个都要用到医生,到也没有闹出什么事情出来。

本来以为他们这里不会再有医院被调过来了,没有想到省城那边有一个外科大夫和一个老中医也调了过来,两人都是带着一大家子一起过来了,医院这边也没有房子给他们住,只能搬到知青院那边住着,老中医只有一个孙子,平时上班的时候小朋友就会去上学,如果不是上学那天,就会跟着自家爷爷去上班。

到是那个外科大夫一大家子有点多,一间屋子根本就不够住,因为这个杨大夫还向上面申请了修房子的事情,他们现在的员工多起来了,总不能个个都让他们自己解决房子的事情。

那边医院里给签了申请,只是要的东西得自己解决,他们就出个钱,原来杨大夫还是不愿意的,可是想想前头几天村子里领到的红包,他就起了一些心思,向部队那边申请了,拿钱开始修起了村卫生所。

房子也是和杨家现在的房子连在一起的,修了两栋楼房,一处是用来做员工住房的,一处则是用来做住院部的,现在房子修好了,总不能一直租房子,自然是要修两处房子的。

就这样杨家的房子空出来了,这么多的房子也不能真的空在那里,医院那边想要直接花钱购买过去,反而是杨家人不是很愿意,这个时候将房子卖掉,可能一时好,可是两边离得太近了,家里但凡是有一点什么,就会被人听到了,杨大夫之所以愿意回村,不就是因为安全,现在变得不安全了,他们一家搬回来有什么意义。

医院那边也不是没有房子,看杨家人不愿意,也没有再强求,就这样医院在离杨家五六百米的地方重新开起来了,两边离了一些距离,反而是让杨大夫安下心下。

只是原不住人的地方就成了麻烦,现在要拿来做什么了?

”以前没有那么多病人的时候,不都是用来放药材的,现在也可以拿来放药材,正好你们卫生所医生多了,出去采药的机会也多了,多存放一些也可以。“以前只有两个大夫的时候,很多村民过来拿药,两人基本不会开药,非要开也是让村民们自己进山里去采,那些不太好采的,都会将自己处理好的药物分发给村民们。

”说得也是,咱们家现在光是堆的药材都不少,现在正好将房子空出来,两个孩子也不小了,也因当有自己的屋子了。“两个孩子过来的时候已经有四岁,现在已经五岁多快六岁了,已经开始上小学的年纪,也因当有自己的屋子,这样下来正好让家里空出一间屋子,那些药材就没有地方放了,那就将药材搬过来好了。

正好可以让他们好好的研究一下制药的事情,她一直觉得中药不比西药差,她想要弄出中西药结合的药材出来,或是做成中药成品药出来,只是这个一直处在研究阶段,也就只有家里古书上有一些药方,她想要将这些药方上的药物制作出来,说不定可以从中得到灵感,也能做出新的药物出来。

两人一合计,直接就将家里的屋子弄成了制药的屋子,所有的药材都搬过来了,直接就成了药材的库房,主要还是在晒的药材很多,这样弄下来能空出来的屋子就没有多少,这样因当是不会有人再拿这个说事了。

家里的药材只会定期向卫生院提供一些,更多的还申请的药材,他们家的药材拿出来,那都是白菜价了,连劳务费都抵不过,更不要说药钱了。

所有原来医院的人知道了他们家的情况,不止没有羡慕,还特别同情,看看明明药材都可以存下来,卖给收购站的人,结果被医院的人订下来了,他们收到的钱连劳务费都不够,可不是特别可怜,也是杨家夫妻两个老实,才会被人给坑了。

当然杨家的夫妻并没有当成一回事,他们反正时不时就要进山里,平时给村子里的人看病,那都是不收钱的,送出去的药物不少,现在就不一样了,他们的药物还是给病人用,还是可以收上来一部分钱的,他们的劳动也有了一点价值,既然是这样的话,他们就没有一点抱怨。

杨老太太知道这些都是不对的,现在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可是别忘了现在已经七十一年了,马上就要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个时候如果他们还在这里工作,普通的村民会不会已经习惯了,看病不给钱的事情有,医院那边是不是已经习惯了低价的药材,那个时候就是他们家吃亏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