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赏赐(2 / 2)

鱼禾缓缓起身,背负双手,感慨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下大势已经偏离了王莽,不是窦融一个人能挽回的。”

窦融虽然列入云台之能,却无回天之力。

古今中外,能够力挽狂澜,挽大厦之将倾的人物屈指可数。

窦融不在此列。

阴丽华听完鱼禾的话,一脸沉吟。

仔细想想,王莽手里的九州一京,乱了一大半,各地还有兵灾、旱灾、水灾、瘟疫、地龙翻身在肆虐。

天下大势确实已经偏离了王莽。

王莽手底下最能干的国师公刘秀,已经被王莽禁足,其他的心腹重臣还是老样子,并没有新面孔出现。

没有能力挽狂澜的人,亦没有能力挽狂澜的政令。

王莽的江山,九成九得凉。

具体就看王莽能撑多久。

阴丽华看向鱼禾,她觉得鱼禾如今按兵不动,应该就是在等王莽撑不住的时候。

鱼禾不知道阴丽华的心思,他在长吁短叹了一会儿后,对阴丽华道:“荆州、交州的战事已经结束了有些日子了,各地也已经逐渐恢复了郡治和县治。

关于此次征讨荆州、交州将士们的功勋也该核实一番,发下相应的赏赐了。

不然他们又该闹了。”

阴丽华噗呲一笑,“你还记得此事啊,我以为你都忘了。”

鱼禾笑了笑,没说话。

他一直奉行的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信条。

如今该罚的都罚了,该赏的却没赏,自然不合适。

他之所以拖着不办,就是为了看一看,有多少骄兵悍将会跳出来闹事,向他讨赏。

明确规矩、制约骄兵悍将的事情,宜早不宜迟。

早了虽然会自废一些武功,但兵将们会变得更纯粹,整体的战斗力也会跟着提升。

迟了虽然能养出强兵强将,但强兵强将名声大了、影响力大了、关系变复杂了,就不好处理了。

一些串联、结盟、结党、甚至怀有二心的事情,就会不断滋生。

有王莽起的篡位的头,往后有权有势的人心思就变得活络了。

鱼禾可不想在功成名就后卸磨杀驴,弄一些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所以他必须趁早解决这么问题。

鱼禾拖着军功不赏,试探了一番。

结果有好有坏,左右虎贲卫没有人跳出来邀功,也没有人问他讨赏,甚至连怨言都没有多少。

南山军和北山军没有参战,所以除了羡慕东山军和西山军外,也没有说什么。

顶多是在鱼禾拖着军功不赏的时候传一些算话。

东山军虽有怨言,但在庄乔和杨音两任主将的影响下,也没闹出什么事端。

加入到南越和哀牢的战事中以后,就无暇顾及此事了。

西山军闹的最凶。

在苍梧郡,他们暗示鱼禾一番,没得到太大的回应,到了桂阳郡,就开始磨洋工,操练、换防、立岗哨,都开始消极怠工。

时间一长,还滋生出了一些偷偷溜出军营为恶的人。

闹的最凶的一次,是劫了桂阳郡府发往治下两县的粮种,偷偷运往扬州发卖。

人被抓住以后,还理直气壮的称,他们只是拿回他们该有的东西。

鱼禾让人斩了他们,却没有连累他们的家眷。

在此之后,东山军就闹的更凶,东山军主将鱼父,对此不管不问。

鱼禾问过鱼父,鱼父说,他也在等军中的那些坏胚子跳出来,然后一网打尽。

用鱼父的话说,一支兵马如果不够纯粹,那么它永远也成不了强军。

鱼氏的兵马不多,那就必须确保每一支兵马都是强军。

所以必须将军中的坏胚子处理干净。

哪怕是处理错了,也在所不惜。

如今该跳出来的人都已经跳出来了,没有跳的、被同僚称之为软蛋的,已经被鱼父集中起来了。

鱼禾也该核实军功,下发赏赐了。

鱼禾吩咐巴山带人将军功册搬到了屋舍,开始依照军功册,以及将士们在军中的表现,开始书写文书,下发赏赐。

军中将校,立功颇多,且在扣发军功的时候没有怨言的,赐钱、赐田,留任军中,委以重任。

军中将校,立功颇多,且在扣发军功的时候有怨言的,赐钱、赐田、留任军中,亦或者调任到地方充任郡都尉或者郡兵曹等。

军中将校,立功颇多,且在扣发军功的时候闹事者,赐钱、赐田,调任到偏远地方充任郡都尉、郡兵曹。

军中将校、立功颇多,且在扣发军功的时候为恶者,恶小者,调任郡内担任曹官,恶大者,发配到交趾三郡为县曹,罪大恶极者,发配交趾三郡,服苦役三载,最后由杨音和谢禄酌情处置。

军中的营正、部正等等,皆依此例,只不过调出军中的,多在县衙门任职。

鱼禾并没有处死任何人,因为此次军中将士们闹事,也是因为他扣发赏赐造出的。

但那些罪大者,以及罪大恶极者,到了杨音和谢禄两个人手里,能不能活下去,那就不是鱼禾该考虑得了。(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