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章 保命符PLUS?(1 / 2)

别墅一楼宽敞明亮的会客厅里,坐在沙发上的卫燃强自压下心头的惊异,用手指头再次划拉了一下屏幕。

在第五张照片里,是一辆M548履带式运输车,这辆车的货斗上,却一个挨着一个的摆满了橙剂桶。

继续往后翻,在第六张照片里,却是满满一桌子的相机和装在防潮箱里的各类镜头!

这些相机里,包括一台尼康大F和一台徕卡M3,以及一台美能达生产SRT-101相机,外加一台防水的早期型尼康诺斯相机。

这四样几乎是越战中随军战地记者手里最常见的“武器”。

可除了这四台相机之外,那张桌子上却还放着两台硕大的中画幅相机。

只看那标志性的造型就知道,这两台几乎一模一样的相机是宾得67,不仅如此,桌子上乃至桌子下面,那些装在防潮箱里的各类镜头,大部分也都是和这两台相机适配的。

得益于平板电脑里这张照片拍的足够清楚,卫燃在放大之后可以轻松认出来,其中一台是第三代的宾得67,另一台则是第四代的宾得67II.

毫无疑问,这两台相机根本不可能参加越战,就算是相对更早的第三代机也得80年代末期才开始生产,而另一台则要等到90年代末才会上市呢。

更何况,很少有哪个考试专用铅笔会端着这么大一块秤砣去前线拍照的,那简直和阎王殿门口插队没区别。

不过,也正因如此,卫燃倒是判断出来,这些相机的原主人,极有可能是一位战地记者,并且极有可能在战后还在吃摄影这碗饭。

他还能看出来,这位无论是战前、战中还是战后,都是个兜儿里不差钱儿的土豪。

果不其然,根本不用他问,查西凤便主动解释道,“这些东西的主人叫扎克·基德,他在1967年曾作为战地记者被派往了前线,1970年的时候,他返回了美国。”

稍作停顿,查西凤继续说道,“在越难期间,他结识了一位越难朋友黎友福,他是扎克的翻译和向导,也是他的摄影助手。1968年的时候,他们还在随军拍摄的时候被俘虏过。

后来,扎克在他的朋友黎友福的帮助下逃出了战俘营顺利回到了美国,但黎友福却选择留下来加入了越共。”

“加入越共?”卫燃挑了挑眉毛。

“对”

查西凤点点头,“双方最后一次联系是在越战结束之后了,那时候已经是1976年的秋天了。

已经回到家乡经营摄影棚的扎克先生收到了一个来自西贡的包裹,那里面有他当年被俘时使用的相机和他的手枪以及手表。

扎克非常确定,那些都是他的朋友黎友福寄来的,但是此后半生,他去了很多次越难,却再也没有找到或者联系上他的那位朋友。”

“他怎么确定他的朋友还活着?”卫燃在沉吟了许久之后还是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