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1章 条侯何人?刘氏乎?(1 / 2)

呵;</br>

呵呵······&lt;/br&gt;

不要不识抬举······&lt;/br&gt;

“丞相,好大的官威啊······”&lt;/br&gt;

“呵······”&lt;/br&gt;

皮笑肉不笑的一声讥讽,刘胜便将饶有兴致的目光,撒向了对座的窦婴、袁盎二人。&lt;/br&gt;

在来之前,刘胜就已经预料到:今日和周亚夫的面会,大概率是一场‘鸿门宴’。&lt;/br&gt;

可即便如此,刘胜也没有完全排除另外一种可能。&lt;/br&gt;

尤其是在见到袁盎,以及表叔窦婴之后,刘胜更是天真的以为:今日一会,或许能让周亚夫‘迷途知返’;&lt;/br&gt;

至少,也能稍微缓和二人之间的关系,让二人达成类似‘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lt;/br&gt;

但千算万算,并对周亚夫的傲慢做足了心理准备,刘胜也绝对不曾预料到:已经成为太子的自己,居然还能从某一位汉人口中,听到这六个字。&lt;/br&gt;

“抬举······”&lt;/br&gt;

“嘿;”&lt;/br&gt;

“嘿嘿······”&lt;/br&gt;

冷笑着再发出两声讥讽,刘胜也终于不再抱有幻想。&lt;/br&gt;

只略带惆怅的一叹息,便似笑非笑的侧过身。&lt;/br&gt;

“好。”&lt;/br&gt;

“——既然丞相‘召’我,是有话要问,那我就听听。”&lt;/br&gt;

“权当是长长见识吧。”&lt;/br&gt;

“听听丞相,还能说出多么匪夷所思的话来······”&lt;/br&gt;

怪笑着道出此语,刘胜也随即坐直了身,果真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lt;/br&gt;

只那尽显青涩、稚嫩的面庞之上,却仍是恨不能溢出的讥讽。&lt;/br&gt;

在刘胜对侧,窦婴、袁盎二人,已是彻底忘记了先前打好的腹稿。&lt;/br&gt;

现在,二人只希望这场本就不该发生的会谈,能尽快结束。&lt;/br&gt;

不出意外的话,这场会谈结束之后,二人就要好好商量商量:哪里的荆条,更适合二人到太子宫,向刘胜负荆请罪。&lt;/br&gt;

唯独周亚夫,见自己既没能吓住刘胜,也没能激怒刘胜,面色随之又阴沉了一分。&lt;/br&gt;

但终归是将门之后、元勋后嗣;&lt;/br&gt;

在那句‘不要不识抬举’,没能取得预料的效果之后,周亚夫心里也已经明白:先前的计划,已经进行不下去了。&lt;/br&gt;

接下来,自己只能硬着头皮,顺着自己之前的话说下去······&lt;/br&gt;

“我听说,公子平抑关中的粮价,是凭借去年,地方郡县收上来,却并没有退还给百姓的税粮。”&lt;/br&gt;

“不知对此,公子,可否要向我解释一下呢?”&lt;/br&gt;

“——自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我汉家的农税,便一直是归入相府国库。”&lt;/br&gt;

“怎么到了公子这里,农税,就被归入了少府呢?”&lt;/br&gt;

“少府哪来的胆量、受谁人指使,敢将本该纳入相府国库的税粮,私自纳入少府内帑的呢?”&lt;/br&gt;

随着周亚夫口中,道出这一句接着一句的询问,甚至是质问,每道出一句话,窦婴、袁盎二人的头便更低下去一分。&lt;/br&gt;

而在二人对侧,见周亚夫还真敢开口问,刘胜在短暂的错愕之后,便是一阵讥笑摇头。&lt;/br&gt;

——让你问,你还真问呐?&lt;/br&gt;

呵······&lt;/br&gt;

“原来条侯,是想找我兴师问罪啊~”&lt;/br&gt;

“这倒是我看轻条侯了。”&lt;/br&gt;

“——我先前还以为,条侯做了这半年多的丞相,至今都还不知道相府的大门,朝那边开呢······”&lt;/br&gt;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a href="http://www.yeguoyuedu.com&#xA0;&#xA0;&#xA0;&#xA0;" target="_blank">www.yeguoyuedu.com 】&lt;/br&gt;

“不曾想,条侯居然知道国库,应该由相府掌控;”&lt;/br&gt;

“还知道农税,应该归入国库?”&lt;/br&gt;

自己才刚走进军帐,周亚夫便彻底撕破了脸,刘胜显然也没了客套的必要。&lt;/br&gt;

毫不掩饰嘲讽之意的道出一语,便笑着摇了摇头;&lt;/br&gt;

片刻之后,又轻叹一口气,再漠然侧过身。&lt;/br&gt;

“去年,条侯被父皇任为太尉,率军出征,以平定吴楚之乱。”&lt;/br&gt;

“——一场吴楚之乱,条侯自然是风头出尽;”&lt;/br&gt;

“又是加封绛侯,又是升任丞相,可谓风光无两,功冠天下。”&lt;/br&gt;

“但条侯又怎么会知道:短短三个月的叛乱,便让关中大半农户错过春耕?”&lt;/br&gt;

“怎么会知道去年,凡是有男丁随军出征,为军卒、民夫的关中农户,其家中田亩,都无不是妇孺、老弱在照看?”&lt;/br&gt;

···&lt;/br&gt;

“在关东,周太尉运筹帷幄,弹指间,吴楚灰飞烟灭;”&lt;/br&gt;

“但在关中,百姓苦于家中没有男丁青壮,只能任由春耕、灌既误时,甚至不得不将部分田亩荒废。”&lt;/br&gt;

“——在关东,周太尉耗时三月而平叛;”&lt;/br&gt;

“但即便是这短短的三个月,却也让关中去年一整年的收成,减少了足足三成······”&lt;/br&gt;

···&lt;/br&gt;

“父皇仁泽~”&lt;/br&gt;

“不忍关中民,因吴楚七国之乱,而遭受饥寒之苦,于是下令:免除去年一整年的农税、刍藁税;”&lt;/br&gt;

“父皇说:就算不能完全消除去年,关中百姓因吴楚之乱而遭受的损失,也多少能将百姓肩上的负担减轻一些······”&lt;/br&gt;

语带澹然的说着,刘胜望向周亚夫的目光,却是愈发带上了讥讽之色。&lt;/br&gt;

待这最后一语道出口,更是朝周亚夫稍昂起头,戏谑一笑。&lt;/br&gt;

“这些事,条侯知道吗?”&lt;/br&gt;

“条侯知道去年的吴楚之乱,对长安朝堂、天下万民而言,意味着什么吗?”&lt;/br&gt;

“知道这短短三个月的叛乱,让多少原本还能吃饱肚子的关中农户,从此只能勒紧裤腰带,才能不感觉到过于饥饿吗?”&lt;/br&gt;

···&lt;/br&gt;

“条侯知道父皇、朝堂,为什么要平抑粮价吗?”&lt;/br&gt;

“知道粮价,对百姓意味着什么吗?”&lt;/br&gt;

“——甚至都不用说这些,只肖问条侯一句:君侯,知道粮价是什么吗?”&lt;/br&gt;

“知道平抑二字,该怎么写吗???”&lt;/br&gt;

丝毫不留情面的一番冷嘲热讽,自惹得周亚夫面色愈发涨红;&lt;/br&gt;

但刘胜,却并没有再给周亚夫,开口羞辱自己的机会。&lt;/br&gt;

“条侯,不知道。”&lt;/br&gt;

“条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粮价、什么是平抑粮价,更不知道朝堂,为什么要平抑粮价。”&lt;/br&gt;

“——条侯只知道:一场吴楚之乱,让条侯凭借泼天大功,得以官拜汉相;”&lt;/br&gt;

“只知道丞相,是群臣避道、礼绝百僚,位极人臣的百官之首;”&lt;/br&gt;

“却根本不知道:我汉家的丞相,需要肩负起怎样的责任。”&lt;/br&gt;

···&lt;/br&gt;

“今日,条侯‘召’我来这北营,却因为我没有乘车进入营门,而失去了像当年,先太宗孝文皇帝细柳阅兵那般,辱我而扬己之名的机会。”&lt;/br&gt;

“——在我走进这中军大帐之后,条侯身为人臣,却不起身相迎;”&lt;/br&gt;

“受储君先拜,仍不知起身回礼;”&lt;/br&gt;

“着布衣而入军营、面储君之类,更是不必多言。”&lt;/br&gt;

“最后,条侯甚至还敢当着我,当着魏其侯、中大夫的面,说我这个太子‘有待商榷’?”&lt;/br&gt;

“还说我来这军营,是条侯所‘召’?”&lt;/br&gt;

“——竟还让我汉家的储君太子,不要‘不识抬举’??????”&lt;/br&gt;

在刚听到周亚夫的提问时,刘胜为‘周亚夫为什么会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而感到错愕;&lt;/br&gt;

开口为周亚夫给出答复时,刘胜对周亚夫今日的所作所为,而觉得好笑。&lt;/br&gt;

但当说到最后,那句‘你居然敢叫我别不识抬举’时,刘胜的眉宇间,已尽带上了毫不遮掩的嘲讽,和满含戏谑的冷笑。&lt;/br&gt;

而在刘胜下一句话道出口之后,就连军帐外的卫士,都已忍不住冷汗直冒······&lt;/br&gt;

“君侯,刘氏乎?”&lt;/br&gt;

···&lt;/br&gt;

君侯,刘氏乎?&lt;/br&gt;

···&lt;/br&gt;

极尽澹漠的五个字,从刘胜口中道出,便让军帐内,彻底陷落于一阵彻骨阴寒之中。&lt;/br&gt;

军账外,卫士冷汗直冒,只不由自主的迈开脚步,从军帐周围走远了些;&lt;/br&gt;

军帐内,窦婴、袁盎二人神情惊愕,目光不时扫过对侧的刘胜、上首的周亚夫,做‘瞠目结舌’状;&lt;/br&gt;

上首主位,周亚夫身着布衣,面沉似水,怅然不能言。&lt;/br&gt;

而刘胜,在道出那摄人心魄的五字之后,也终于将阴冷的目光,锁定在了周亚夫的身上。&lt;/br&gt;

“条侯,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究竟有多么可笑吧?”&lt;/br&gt;

“嘿······”&lt;/br&gt;

“——去年的农税,不是被少府吞了~”&lt;/br&gt;

“而是被父皇免了。”&lt;/br&gt;

“从百姓手里收上来的税粮,都被少府折成钱,退还到了百姓手中。”&lt;/br&gt;

“父皇免了农税,国库没了进项,无法发放官员俸禄,父皇便又让少府出内帑钱,将去年全年的农税折成钱,贴补给国库。”&lt;/br&gt;

···&lt;/br&gt;

“给百姓退税的钱,出自少府内帑;”&lt;/br&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