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冉玉华说谎(1 / 1)

林家父女俩回到家,已经过了午饭时间了。家家户户这个点都在午睡,林爸爸想到要给冉玉华带话,边直接往山坡上走。林小满家在山下的湾湾里面,而冉玉华家就在山坡上,她家旁边是村里的办事处,也就是书记和村长办公的地方。而再爬上山就是小学了。说起来,每次去学校,都要经过冉玉华家门前的大路。冉玉华家的门看着是关上的,林小满跟着爸爸走到冉玉华家门口,刚要敲门喊人,就听见从里面传出来的笑声。“冉妈!冉妈?”他试探着喊了两声,里面的笑声戛然而止。林小满耳朵一动,许是死过一回,她比前世要耳聪目明得多。刚刚她可不止听见了里面有女人的笑声,还有男人的呢!爸爸叫门的声音不大,里面的人可能没听见,她一把拉住爸爸的手。“爸爸,没得人,我们先回去吧。等下晚点再来。”“奇怪,这门又不像锁着的。”“可能里面的人睡着了嘛。”“我刚刚好像还听到里面有声音。”“也可能是放着电视睡着了。”林爸爸奇怪地看了女儿一眼,顺着女儿往外走。这大太阳的,也没谁愿意在别人家里多待。“爸爸,你饿了没得?前两天下了雨,山林里说不定有菌子,我们去捡点?”林小满冷笑,她倒要看看,冉玉华那个老妖精,勾了谁在家里嘻嘻哈哈的!这捡蘑菇的山,就在冉玉华家背后。他们家一半是土墙,卧房那边却是石墙。这个时候的石墙最大的缺点就是缝隙特别大,只要蹲在他们家后面往她家里一望,就能把家里看个八九不离十。“等下,我们先回去拿个口袋再上山。”还要把手上的东西放回家里吧。林家人从小就喜欢吃野山菌,林小满也从小跟着奶奶和爸爸学会了辨认有毒和无毒的菌子。野山菌种类繁多,每一种炒来都香滑可口,实在是夏天下饭的好菜。这种小山林长的,跟师父住那片大山林的还不太一样。不过,都是野味,都鲜。林小满和爸爸回家,还看见奶奶在自家坝子里筛谷子带回来多余的那些稻草。这么大太阳,奶奶筛得汗流浃背,林小满光是看着,都心疼到不行。“奶奶,这么大太阳,您别弄了!”“就是,妈,你进屋歇着,我来弄!”“这一会儿就弄完了,你们刚回来,赶紧进屋。还没吃饭吧,先去把饭吃了。这会儿菜应该还是热的。”家里熬的是红豆稀饭,一般夏天就是煮一锅管一天。中午炒个小菜,就能下饭。“先不急,我和小满想去山上捡点菌子。”“去哪座山?”“凰山。”“我带小满去吧,你在家歇会儿,睡哈午觉。”“你爸说去给你冉妈担谷子去了,这中午都是在她屋吃的饭。说是今天收了,等下太阳小点就要去嘉市。她家老四早上来的电话,喊她去嘉市帮忙。”林全贵舀米汤的饭勺哐当一声掉进了盆里。“妈,你怎么知道冉老四打了电话来喊冉妈去嘉市?”“我还能这么知道?”姜秀芳眼底闪过一抹异色,“你冉妈今天下来说的呗!”“妈,他们家又没得啥子传家宝,有啥子好守屋的?”林全贵把汤勺从盆子里捞出来,面色有些难看。“我啷个晓得,人家屋头有传家宝还要给你说啊?”“好了,你就留在屋头,我带小满去捡菌子。”自家孙女人小,精力旺盛,中午是不必睡午觉的。但大人得睡一觉,下午天凉一些才好继续干活。“你说爸爸现在还在上面没下来啊?”“那不是!”“爸爸又不喝酒,吃了午饭这么久都不下来,在上面干什么?”“吃了饭总要歇口气……”儿子这话问得叫姜秀芳眼底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镇定下来。“你先去睡,管那么多做什么!”等姜秀芳牵着林小满出门了,林全贵躺在床上,却是翻来覆去都睡不着。他想起今天遇见冉老四的情景,他让自己带话不像作假。但回来妈妈又说冉玉华说早上老四就给她打过电话了,这到底谁在撒谎?她急着要收屋头的谷子,收好了去嘉市帮儿子的忙,所以请了爷爷去帮忙挑谷子。下力气的事,俩家人关系近,也就是一顿饭的事,没谁说不帮忙的。可他之前去冉家敲门的时候,屋头怎么没人开门呢?他妈说他爸就在冉妈家吃的饭,吃到现在还没回来?哪个孤男寡女的,把门关起来吃饭?一个寡妇,还要不要名声了?那如果她真的不想要名声呢?两个人躲在屋头,有人敲门都不出来看,那是在干什么?林全贵一瞬间脸就青了。而拉着林小满的姜秀芳,同样满眼复杂。那个老不知羞的贱人,勾着汉子大中午在家,真当周围四邻的眼睛都是瞎的不成?还有林绪清那个老东西,大中午就敢待在寡妇家里不回来,他倒是快活了,可想过儿孙们以后会被人笑成什么样子?家里本就出了一个跟野男人跑了的媳妇,再来个不检点的老公公,人家只会说,他们家门风不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光是这一条,以后小满长大了,还嫁不嫁人?人家只要进村这么一访,谁好心给你们家遮掩这一箩筐的丑事?路过冉玉华家时,林小满明显感觉到自家奶奶眼底的恶心。是啊,再善良的女人,得知这亲密的姐妹跟丈夫勾搭在了一起,都会觉得厌恶。可奶奶最后怎么选择了一条死路呢?就算鱼死网破,揭穿了他们又何妨?揭穿?谈何容易?自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弄得家不成家,就是她想看到的吗?拉着孙女的手,走向后头山上,姜秀芳的步子都是沉重的。这真是咬碎了牙齿和着血往肚子里吞!“奶奶,爷爷是在冉婆婆家吃饭吗?”“嗯。”回答孙女这一声,都叫姜秀芳觉得抬不起头来。“可是,我和爸爸回家之前就来过冉婆婆家,他们家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