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王谢袁萧(1 / 1)

“他肯去医院?”这钱老是不信的。如果老师肯,他早就送老爷子去了好吗?“就是不肯去才恼火,后来我给他请了个中医,让医生去公园里和他偶遇,给他把了个脉。”林小满想起给师父看病的曲折过程,还有些哭笑不得。“你还挺机灵的,这种办法都想得出来。”“不过,也就你用这一招有用,换做我,他肯定直接翻脸,甩脸子走人。”“……”那您真是太惨了。“对了,钱老,我听说,威尔先生,和他的得意门生袁华,前段时间来拜访过您?”钱老好笑地看她一眼:“你的消息还挺灵通的。不错,他们确实来过,据说,是来华夏旅游,顺便拜访我。”“您相信这个说法?”林小满盯着钱老,注意着他的表情变化。“我相不相信的,其实没所谓。威尔教授这个人,幽默风趣,若非他不是华夏人,我想,我们会成为更加深入交流的朋友。”只不过,因为国家不同,有时候立场会有点微妙。所以,即便交流,也只作所谓的学术探讨和生活上的风月。“他确实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华夏文化难得的喜爱和尊重。”“不过,他那个学生……您了解多少?”林小满有些迟疑,一切都是自己的猜测,如果和钱老说了,说不准还会造成他的困扰。“你是说,那个袁华?他啊,说起来,你可能不知道,袁这个姓,在华夏历史非常悠久。王谢袁萧,代表了东晋南朝四大郡,是氏族的最高门第。后来,在唐朝时期几乎被诛杀殆尽。”“从那以后,王谢袁萧,就开始沉寂下去。直到民国时期,四大家族的人,虽然一直隐世,却也保存了一定的财力。”“再后来,国难当头,他们有的家族开始败落,有的却迎难而上,成为了国之支柱,比如当年的萧家,也就是如今的帝都萧家,还有江南谢家。”“这两家,算是当时为国家做过不少贡献的,也捐出了无数金银财宝,为当时的战争贡献了自己的一部分力量。”“而这也许就是他们如今还繁荣昌盛的原因,毕竟,捐赠给国家的数目不算小,就算在那十年,也没多少人敢动他们。而袁家,当时据说家主和另一脉的人出现了分歧。”“袁家当时的大少爷,有一美国好友,就借着那好友,出国了,带走了袁家大半家财,而剩下主张留在国内的,却遭到了迫害,最后家财散尽,穷困潦倒,甚至在那十年,被百姓当做报复发泄的工具。”“我先不评论那些人的好坏,但袁家留下来的这一脉,绝对比出国的那一脉,更有血性。”“你应该也猜到了,大少爷那一脉,就是如今袁华这一脉。”与心中的猜测无二,林小满愈发笃定,袁华回国,目的不纯。“那王家呢?”王家,与她村子里那一户,到底有多深的关系?“王家,说来最神奇,王家原本应该是根基最深的世家,但没想到,垮台最快的也是王家。”“他们家到民国,祖上抽大烟,早就把家财败光得差不多了。当然,这是对外宣称的,实际情况如何,我们谁都不知道。”“王家分了好几支,在民国时期最出名的是王家大小姐,据说,大小姐极其聪慧,当时手底下掌管着数百余人,在抗战时期,更是以身殉国。”“不过,与大小姐截然相反的,就是王家大少爷,那简直就是个败家子,和他爹一样抽大烟,嫖女人,逛窑子,赌钱,五毒俱全。”“所以,王家败落很快,据说,最后连根基都没留下。”那估计,入赘林家村的,就是大少爷一脉了。“那,那位大小姐,当时有结婚吗?她是否留下了继承人?”“谁知道呢?”“当时大小姐,和袁家大少爷,是有婚约的。”“结果,袁家那位贪生怕死,早早逃往美国,而大小姐,终身未婚,以身殉国。”说起这件事,钱老都忍不住叹气。大小姐在那个年代,算是巾帼不让须眉了。若是不死,现在只怕也是一方老太君,还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那种。“大小姐确实是个厉害的,她没结婚,也没留下后人吗?”那也太可惜了。这样的女巾帼,在那个时代确实不少的。比起那些风花雪月留名青史的女子,她更欣赏这一类。“这件事,是个迷,有人传说,大小姐身边带过一个孩子,当时这个孩子的身世成迷。后来大小姐死了,孩子也就消失了,不知道活下来没有。”那个孩子如果活下来呢?“那个孩子,如果活下来,多大了?“和我年纪差不多吧?可能小个几岁吧,反正就是这个年纪了。”钱老今年就七十了,只比他小几岁吗?林小满脑子里电光火石般闪过什么,但她还没来得及抓住,就消失不见了。“您知道得倒是挺多的呀?”“所以,这个袁华,是有什么问题吗?”他知道林小满这丫头,虽然年纪小,但并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她如果不是对这个袁华产生了好奇,不会问这么多。“这个袁华,据说,回国之后就不会再出国了,您知道吗?”“我好像听威尔教授说过,他这个学生,此次回国,想开一家什么研究所哦,不过,在我们国内,想开这一类私人研究所,是很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国家合作,直接被聘请为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像这种外聘专家,在我国是很吃香的。他提过这么一个建议,让他们联系省文物研究所,看那边是否需要人才。“您,还真是……”人家都是想方设法把敌人拒之门外,您是引狼入室型人才啊?“你别以为老子傻,你知道最开始威尔教授和我提出了什么吗?”说起这个威尔教授,钱老的语气里分明带着欣赏。或许真是提出了什么过分的要求,才会让钱老露出这样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