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后患(1 / 2)

</p>

清俊的少年站在台上,唱着令人心动的情歌,看着台上异常,璀璨夺目的少年,韩栋的眼中满是爱慕的色彩。而张丽婷看着自己的心上人,拿着痴迷的眼光,看着台上的少年,心中不由一痛,可偏偏台上的少年,偏偏唱着那仿佛是最温暖的暗恋情歌。是的,温暖,虽说这首歌曲,一听就知道是描写暗恋的,但是确实如此的温暖。让人相信爱情的神圣和美好。&lt;/p&gt;

“虽然世界变个不停,用最真诚的心,让爱变得简单”&lt;/p&gt;

正如林清的歌词唱的那样,即使时间变换,世界已经开始和原来有些不同,但是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爱你,就像是最初见你时的样子。爱情本来就很简单,别让世俗世界的权贵,财富,或是别的什么,玷污了爱情的美好。对此感悟最深的,莫过于已经结婚的那几个老师。他们已经经历过人生的起落,知道一份爱情坚持到最后,有多么的不容易,几位老师中,有人把爱情坚持到了最后,也有人屈服于现实之中,抛弃爱情的。只是,爱情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有时候很多东西,比爱情更加的重要。端看人的选择而已,有人为了可以继续往上面爬,抛弃了自己的爱情。有人为了财富,放弃了自己的妻小。也有人因为父母的反对,放弃了一直坚持的爱情。&lt;/p&gt;

正因为把爱情坚持到最后的人,是如此的少。所以人们才那么的向往爱情,歌颂爱情,赞美爱情。从古至今,爱情就是一个不败的话题,孟姜女哭到长城,梁祝化蝶而飞,白素贞水淹金山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个个的故事,一个个的传说,无不证明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对爱情的赞美。&lt;/p&gt;

“爱的地暗天黑都已无所谓,是是非非无法抉择,woo~&lt;/p&gt;

没有后悔为爱日夜去跟随,那个疯狂的人是我,woo~”&lt;/p&gt;

宛如暴风雨前的宁静,像是被压的极紧的弹簧,让人感受得到火山爆发前那股气氛,越被压抑的厉害,最后的反弹愈是厉害。在众人的期待之中,高*潮终于降临。&lt;/p&gt;

“i*love*you,一直在这里,baby,一直在爱你,wu*yeah~”&lt;/p&gt;

我一直站在这里,等着你,爱着你。一句话,就把爱情里面,暗恋的那种卑微,描述的淋漓尽致。每当唱道这里的时候,林清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个望夫石的传说。&lt;/p&gt;

相传在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黄河改道南流,夺取了淮河中下&lt;/p&gt;

游河道,黄河夺淮入海使得整个民族陷入空前深重的灾难当中。这时候,尧主持召开部落联盟会议,研究水患问题。人们一致推荐有治水传统的夏族首领鲧也就是禹的父亲主持治水。鲧采用“堙障”的办法,修筑堤坝围堵洪水。但是洪水如此凶猛,所修筑的堤坝频繁地被大水冲垮。鲧因为治水不利而被处死。&lt;/p&gt;

禹继承父志,决心根治水患,造福黎民,为了找到治水的良方,他不辞千里跋涉,从黄河流域来到了淮河边上的涂山。最终禹凭借一片坚贞,从涂山氏国酋长蒙那里得到秘藏的《水经图》,同时赢得了蒙之爱女的芳心。蒙之爱女也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载的“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lt;/p&gt;

禹娶了涂山氏女,婚后不久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十三年不回家园。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一路引向了黄海。为了疏通淮河,禹劈开荆、涂二山,从此这两座山便夹淮河而对立了。而此时他的妻子涂山氏也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从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就此流传。&lt;/p&gt;

涂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远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见禹的归来。她朝思暮想,最终精诚所至,化作一块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东端,后人把它叫做启母石。而涂山氏女这一望,就望了4000多年。&lt;/p&gt;

林清在想,那个名扬天下的男子到底有没有想起过,他在家里面的妻子,一直在等着他回家。哪怕是回家稍微的坐一下,说句话。林清想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子,也会很开心的吧。可是那个男人没有,任由涂山氏女在涂山的东端,日日夜夜的张望着,期盼着有天,她可以盼到她的丈夫回来。但是直到她变成望夫石,她也没能盼到那个男人的回归。林清不知道那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回来看到自己的妻子变成石头后,有没有后悔过。但是林清可以肯定的是,那个女人以自己的肩膀,撑起了男人成功的半边天。&lt;/p&gt;

可正如后世王菲唱的那首《宽恕》一样,‘你英雄好汉,需要抱负,可你欠我幸福,拿什么来弥补,难道爱比恨更难宽恕’。男人的顶天立地,丰功伟业,似乎背后都充满了女子的苦楚。&lt;/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