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震动的编辑部(2 / 2)

那可是理论物理!

看着有些失态的古兹密特。

站在他对面的一位金发男子忍不住正了正自己胸前的红色领巾,缓缓说道:

“古兹密特先生,华夏人当然知道粒子物理是什么东西,没人比我更懂华夏。”

“您别忘了,正电子的发现就与华夏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颗反超子还是华夏科学家首次发现的呢——在那之前,整个物理学界白白忙活了27年。”

古兹密特的气势顿时一滞。

不得不说,约翰举的这两个例子确实很能打。

他提到的正电子发现,便是赵忠尧院士当年留学时取得的成果。

当时赵忠尧在加州理工学院读书,师从该校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教授。

在一次实验过程中。

赵忠尧发现了硬γ射线在通过重物质时,会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

于是他将这一重大发现写成两篇论文,在1930年5月、10月先后公开发表。

这实际上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实验证据,最终被卢瑟福完善,诺奖也由此颁布给了卢瑟福。

另一个反超子则是王淦昌在毛熊时取得的贡献,而且发现的时间就在两年前。

当时王淦昌与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共同署名的那篇论文,还是由古兹密特本人经手的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知理亏。

在听到约翰的这番话后。

古兹密特便立刻轻咳一声,语气不由得放缓了些许:

“约翰先生,我之前的话确实有些冲动了,我承认华夏在粒子物理方面确实有一些优秀甚至顶尖的人才。”

“但是.......这篇论文可不仅仅出自华夏人之手那么简单,更关键的是它寄出来的地址——这可是东方的那个国家!”

“所有人都知道那个国家缺乏让理论物理人才施展才华的土壤,据我所知,当初那些回华夏的留学生里,有不少人都转职做起了应用物理研究的工作。”

“他们没有外文期刊参考、与国际成果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壁垒,更关键的是没有实验设备进行研究......”

说到这里。

古兹密特忍不住朝约翰摊了摊手,摇着头道:

“约翰先生,你告诉我他们怎么讨论出的底层模型?”

说实话。

古兹密特并不是那种极端敌视或者歧视东方人的科学家。

虽然他参与了曼哈顿计划,但自身其实是个标准的反战与和平主义者。

当年赵忠尧在海对面留学的时候,古兹密特便与他有了不错的交情。

后来赵忠尧留在海对面收集核武器资料,古兹密特还为他做过担保人支付了20000美刀的担保费用——那时候古兹密特的月薪也才1200美刀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