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陈庆之中年,将近五十岁的时候才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或许正应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他终于有了一次机会领兵。那还是大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给他创造了一个机会。徐州刺史叛乱不成,在彭城投降南朝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回军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主徐州。大魏得知消息自然是不能任由南梁如此接收大魏的土地还有敌人,便派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2万攻打徐州,并设置防御工事。元延明先遣其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直逼其垒,在他的带领下梁军一鼓便击溃魏军营垒。
陈庆之好不容易表现了一把,可似乎上天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大梁是打了胜仗,可王爷萧综却乘夜离开梁军投降大魏。天亮后,梁军找不到萧综,却听见魏军在城外说:“你们豫章王昨夜已来,在我军中,你们又能何为!”于是梁军士气受了莫名其妙的打击溃散了。魏军进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兵,重新夺取了之前被攻占的城池,一直到宿豫才返回。梁军损失十之七八,只有陈庆之带领的部将斩关夜退,所辖的部队全部生还。尽管陈庆之表现不错,可还是得不到萧衍的重视,在萧衍眼中,陈庆之不过是运气不错,走了狗屎运而已。
第二年,普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陈庆之被任命为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李长钧筑两城以拒之,陈庆之连拔两城。不到一月李宪力屈而降,陈庆之入据其城。此次作战,梁军共克五十二城,获七万余人。陈庆之转为东宫直阁,赐爵关中侯。
尽管陈庆之表现出众,可还是没有得到重视,陈庆之多次请求萧衍趁北魏动乱之际,出兵进攻大魏,多次被都被萧衍敷衍过去,现在有大魏的皇室主动求援,这对于陈庆之来说可谓是天赐良机,毕竟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出师有名,陈庆之再次跑到萧衍面前请战。
“陛下,如今大魏风雨飘摇内乱不直,北有柔然虎视眈眈可谓是天赐良机,大魏朝臣被太原王一场河阴之变,一场屠戮杀尽了大魏官员,而今又带兵到了晋阳城安营扎寨,难大魏南面疆土防御空虚,是为地利,今又有大魏皇室宗亲北海王元景求援,出师有名是为人和。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可谓是天下间绝无仅有的机会皇上您还犹豫什么?难道皇上您就不想成就自己的千秋霸业?只有皇上您给臣一支军队,臣保证最多半年时间便可攻下大魏京都洛阳,助皇上您成就千秋霸业!”
“嗯!如你所说确实有理,只是我南梁的兵力有限,更何况太原王尔朱荣也非等闲之被,朕听闻多尔朱荣以七万兵力便一举败了葛荣的百万雄师,是也朕也有些担忧,若是得罪了尔朱荣,惹来他报复,那也不妥,当然爱卿的一片赤诚之心朕也不好辜负,这样吧朕给你七千兵马,你若是能以七千兵马败了大魏军队,那朕自然会举国之力助你一举平定大魏,一统天下。”
萧衍说的好听,可是陈庆之却是心里一凉。萧衍估计是上了年纪,胆小怕事,这才给他七千人,还不及大魏的零头多这哪是相助,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正所谓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萧衍看似下注极小,可他心里却是故意给陈庆之出难题。毕竟陈庆之总是烦他,他这是故意给这么点人,就是相让陈庆之知难而退,打消出征大魏的念头。这样他也就耳根子清净了。
“怎么?嫌人少是吗?你也知道我梁国本身就地小人希,还更何况朕还要自己的百姓考虑,若是朕将军队都派给你了,其他的势力趁机攻打我南梁又该如何?朕的子民又该怎么办?所以朕要出征,必须得保证自己的子民不受损伤,只有将自己立一败之地,方才能讨伐大魏,若是自己的东西都保障不了,又如何欺负他人你说是吧?当然你若觉得朕给你的人数太少,你也可以不出征,朕也不勉强你!”萧衍的目的就是让陈庆之知难而退。
喜欢步步高欢请大家收藏:步步高欢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