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之宫公主 第二章(1 / 1)

01开始打工已有一个月。每周有三天,我会在下午或者傍晚去出版社报到,像这种日子我通常一待就会待上很久。并不是为了多赚一点时薪,而是工作没有告一段落之前,我不想走。我把打样稿上的钉书针拆掉,将影印机设定成数十张连续影印。机器会自动送纸,所以很省事,不过如果漫不经心立刻会出意外。必须时时盯着看有没有卡纸、是否两张迭在一起,印完之后还得立刻检查有无遗漏,意外地需要绷紧神经。因为是做这样的工作,所以没把一本印完之前,根本无法告一段落。当然还是有所谓的正常上下班时间,不过大家过了五点都还没走。晚上八点左右必定还有人在。所以,机器当然也能继续操作。影印的数量超乎想象。我甚至怀疑以前的人是怎么解决的。当时打样稿大概会多印刷几份,资料也是用拍照的吧。田崎老师的书也以战前的作品为主一一影印。有些作品实在找不到,就得去国会图书馆。起初是天城小姐带我去,领着我四处介绍。第二次开始当然就是我一个人去了。规模果然不一样。我翻阅资料卡找战前出版品,果然找到了。凝视着手写的书名和作者名称,我不禁心生感慨,远在半世纪以前的的确确有人亲手在这卡上写上这些文字啊。翻开馆员给的书,上面盖着“帝国图书馆藏”【注:国会图书馆乃一九四八年因应“国立国会图书馆法”而设立的图书馆翌年与上野图书馆(帝国图书馆)合并,一九六一年本馆于千代田区永田町落成。】这个大大的朱印。于是,我忍不住乱想:再过半个世纪后,翻开这本书的又会是谁?在这里,书不能自行影印。必须拿去专用柜台,按照一次限印五十页的规定,委托馆方处理。我满怀好奇地探头往里瞧,只见穿着黑围裙戴着墨镜的男人们,逐一消化大家的委托。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没有每印一张就盖一次影印机的盖子。只见影印机每操作一次,强光就从下方扫过,直接照亮那些人的脸部。让我觉得好像在参观某个奇异的工厂。就这样,借书、影印,两边等待的时间都很久。期间我只要坐在椅子上看书就行了,所以倒也无关痛痒。连那种时间也能换算成时薪,还真有点不好意思。不只是书,凡是需要用到的旧杂志和旧报纸也得逐一调阅。不能借阅的也已做成微缩影片,可以轻易看到。也可委托馆方影印。这项工作有个麻烦的关卡,就是会忍不住沉迷于和工作没有直接相关的报导中。尤其是草创期的《文艺春秋》简直像是大麻,令我食髓知味、不忍释手。我再次觉得菊池宽【注:一八八八~一九四八,小说家、剧作家,协助“文艺家协会”成立,创办杂志《文艺春秋》。】真是个了不起的人。走上放报纸的四楼,这里也挤满了想用微缩胶卷查阅旧资料的人。按照投影片的方式在桌面荧幕映出报纸。画面随着操作如瀑布流过。一群人排排坐着埋头阅读明治某年报纸的场景,还真是壮观。查阅之下,才发现即便是国会图书馆这样的规模,收藏的地方版旧报纸还是会有缺漏;短期连载的中篇小说也会中间少了一段。天城小姐事前就教过我:伟大的事物,一定有管道可以查出它的下落。有些书可以查出现存报纸资料的下落。所以我发现,关于田崎老师的中篇小说,只要去东京都内某大学的研究室就可拜读。翌日上完小组研讨的课开始闲聊时,我随口提起这件事,我的毕业论文指导教授曾根老师立刻替我写了一封介绍信。果真是师恩如山。曾根老师是个留着小胡子的中年人。声如洪钟。当时他是这么说的:“你这个兼职工作可是对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啊。”选修同一个小组研讨课程的其他同学满脸羡慕,撇开贡献云云不说,这可是个钱多事少的轻松工作哩。老师又说:“那么,你打工赚来的钱要怎么花?”“是。我打算买毕业论文要用的文字处理机。”“这个主意好。就用你的头脑和文字处理机来写吧,是用头脑和文字处理机喔。”老师这话说得很妙。“不然还能用什么写?”老师不停抚摸胡子,得意地笑着环视举座。“每年,我看很多人都是用剪刀和浆糊。”剪刀与浆糊是必要的。但是,光靠剪剪贴贴就想了事那可不行。文学评论也是一种创作,所以必须从中确立自己的意见才行。我立刻把原委向天城小姐报告,前往那间大学的研究室。那里完全禁止影印。透过褪色的纸面,可以感受到昔日火灾发生、东京名士莅临演讲、连续动作片上映等等地方都市的风貌。一开始我会问过天城小姐是否要亲手抄写,这时,果真一语成谶。连墨水也不能用,所以我只能拿起铅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在稿纸上。影印当然也是值得尊敬的工作,但自己动手的这一刻,我还是觉得充实多了。02周五我是下午四点开始上工。若是早上,进门时说声“早安”就万事解决了,但黄昏可不能如此。说“午安”好像有点客套,说“晚安”又嫌太早。可是说“打扰了”又像是上门来推销的。因此,我姑且决定喊“报告。”回应我的是一声“辛苦了。”编辑部成员有七人。后方桌子的第八位人物,竟是社长。他的面容温煦,给人的感觉是个亲切的欧吉桑。得知大头目也在同一间办公室,把我吓了一跳。总编辑是小杉先生,瘦长的脸总是低垂。也因此,看起来深谋远虑。不时,会冷不防说出含意深远之词。眼神尖锐的榊原先生很像旧时代的文艺青年,管他是烧酒或威士忌一律照单全收,是酒国之王。我最常接触的,当然是天城小姐。她的全名是天城赖子,是田崎信全集的主要执行编辑。编纂实务据说是由编辑委员中的两位大学老师担纲。天城小姐负责加以统合成形。另外,在出版社这边,还有饭山这位娃娃脸先生负责从旁协助;饭山先生同时也是岬选书系列的执行编辑。说到出版作家全集,若是大型出版社应该会有专属工作人员负责,但以岬书房的规模,很难这么做。天城小姐也是在这项工作进行的同时,编辑着其他的单行本。榊原先生、天城小姐、饭山先生、还有我,我们四人会经一起去喝过酒。不过我几乎只是陪坐。席间聊得很有意思。天城小姐在这种场合也照样利落地主导对话进行。榊原先生猛灌日本酒。我很想说他简直是把酒当水喝,不过如果是白开水应该喝不了那么多吧。酒王一起身离席,饭山先生就发话了:“那家伙不会勉强逼别人喝酒,对吧?”“啊,真的耶。”“在酒量强的人当中,像他那样算是很少见的。”“那种人通常会说:我敬的酒就不能喝?不给我面子吗?”“对对对。”榊原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好像有点可怕,但实际交谈之下发觉一点也不会。他其实是个好人。夸奖榊原先生“好”的是饭山先生。“这家伙啊,是好人,真的是好人喔。只可惜啊,这家伙的优点,女人不懂得欣赏。没办法。我要是女人,绝对不会放过他。”饭山先生肉嘟嘟的脸颊一咧,“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说着他自己先笑了。03今天没看到天城小姐。她不在的时候,通常会有人代为转达我该做什么工作,再不然桌上也应该会留字条。办公室角落的空桌子基本上算是我的。其实原本只是共用的工作台兼置物空间,基于“也该给那孩子弄个坐的地方。”所以才指定为我的位子而已。桌面看得见的部分少得可怜,抽屉里也塞满装有各种文件的袋子和文库本、直尺、圆规、七八年前的头痛药、生锈的脚踏车钥匙,最莫名其妙的是居然还有附带金色印泥的“春风万里”【注:语出李白之诗,知名陶艺家北大路鲁山人偏爱此句,甚至将其位于茨城县笠间市的住所命名为春风万里庄。】这个橡皮章。我走到位子上,一放下背包,坐我前面的饭山先生就说:“啊,天城小姐说,请你送三杯茶去第一会客室。”“什么?”明知失礼,我还是忍不住脱口反问。在编辑部,有时若我带来我家那边少数算得上名产的煎饼,当然也会泡茶,不过还没端茶给客人的经验。因为开始影印工作后,手根本空不下来。可是今天一开始就“指名点我坐台”这是怎么回事呢?饭山先生似乎看穿我的想法,又补充解释道:“今天田崎老师来公司,第三杯茶是你的。”“啊?真的吗?”这真是无聊的回应。只要端茶,所以拿着托盘还能用另一只手敲门。进去一看,与天城小姐相对而坐的正是在照片上久仰多时的田崎老师。照片中多半是穿和服,但他今天穿着潇洒的西装,是位很适合西服的银发绅士。真不敢相信他已有八十高龄。“我来换新茶。”我正想屈〔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枣子读书 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