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全院会诊救女孩(2 / 2)

从1981年卫校开始 烤饺 982 字 8个月前

陈棋继续拼命往越中医院脸上贴金,动不动就全国人民如何如何。

一个普通的转院,被他说得如此大义凛然,陈院长这几年的脸皮和打官腔水平那是突飞猛进。

但现场的记者和老百姓就吃这一套,再次鼓起掌来。

陈棋站在住院部门口台阶上,大手一挥,信心十足的样子纷纷被记者们拍了下来,估计第二天各大报纸上肯定都会刊登这张照片。

尤其陈棋说每天都会公布傅珍珍的病情,那记者不是每天都有料写?

这样越中医院每天都能争取到曝光度,这绝对是一个双赢的好事情。

陈棋悄悄将院办主任刘惠娟叫了过来:

“刘主任,一会儿你去跟记者们说,我们越中医院免费给他们提供食宿,让他们安心驻地报道,另外你再每个记者包500块红包,刚刚提问的两个记者给1000元。”

刘惠娟惊呆了。

八十年代500元,1000元是个什么概念?这都可以抵工人小半年的收入了。

“陈院长,这,这红包是不是给得太多了?”

“不多不多,你放心,咱们红包越厚,这些记者们肯定会拼命吹棒咱们越中医院,到时咱们花几千块钱,就能在全国各大报纸广播等媒体上连续上N次头条,成为全国人民都关注的热点,这生意怎么算怎么划算,绝对物超所值。”

有没有发现,陈棋这就是典型的“浙商”风格,什么都要盘算一番,什么都想争取好处和利益。

但刘惠娟还是有自己的担忧:

“可是陈院长,我看到这洋山过来的小病人是昏迷着转院的,人家洋山肯定是看着病人快要死了才送到我们医院来,万一病人有个三长两短,那我们现在越高调,到时不是越被动了?”

刘主作的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医学这玩意儿,谁敢百分百保证一定能救活?

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后,医院也不愿意跟媒体打交道,因为医疗这玩意儿都是说不清道不明,医好了皆大欢喜,医死了扑天盖地的指责,换谁都受不了。

尤其少数个别媒体记者为了曝人眼球,恶心杜撰的假新闻,却让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所以院方也好,医生个人也罢,基本上并不喜欢媒体,也不愿意跟媒体多交流勾通,免得被人家恶意剪接发到网上电视上。

陈棋沉吟了一下利弊,决定还是要干:

“没事,高风险高利润,只要咱们把小病人治好,到时全国人民都会知道我们越中医院的水平是全国最高的,是全世界都有名气的,我们就赢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从1981年卫校开始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从1981年卫校开始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