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走红毯(2 / 2)

一个个都打起精神,准备好了家伙。

要知道,最近网上最火的就是《宝莲灯》,即使《宝莲灯》已经大结局,但是热度依旧居高不下。

白玉兰奖的提名已经公布,《宝莲灯》剧组很恐怖的拿到了十一个提名。

这就是说,《宝莲灯》剧组很有可能是今晚盛典上的最大赢家,而针对《宝莲灯》的一系列采访和拍照,是在场许多家媒体的重点。

这个时候,主持人也开始介绍了。&#24378&#29306&#32&#122&#104&#117&#105&#115&#104&#117&#107&#97&#110&#46&#99&#111&#109&#32&#35835&#29306

“咦?那是谁来了?”

“哈哈,你最近没有看剧吗?”

“哦?那我知道了,这是——《宝莲灯》剧组!”

“哈哈哈,对,《宝莲灯》可是今年的爆款剧啊,收视率达到了百分之三点三七,太厉害了!”

“那我们也别闲着了,过去看看咱们《宝莲灯》剧组的主创们。”

“走。”

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一唱一和的就往前走了几步。

当然,主持人不可能走到红毯另一头,最多从红毯最后面走到红毯中间,来迎接嘉宾,前面的那半截红毯,是留给嘉宾拍照的,这是除了颁奖以外第二大重要的事情。

现在文化总局管得严了,以前管控不严的时候,可是常常有一些明星,尤其是女明星,来蹭红毯的,而且一蹭就是十几分钟甚至高达半个小时不肯走。

这种艺人,最让人头疼。

幸好,现在文化总局管得严,这种现象才少了很多。这候 75zh ongw*e n.com 章汜

但这也说明,很多明星很重视走红毯这个流程。

第一辆车上下来的,是李悠凡和马国良两个人。

两人下车之后,现场顿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

按理说,李悠凡虽然现在已经落魄了,但曾经也是当红炸子鸡,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但是两个人从车上下来之后,现场的欢呼声,居然是马国良的呼声要盖过李悠凡。

“哇哦,大家快看,那是哮天犬!”

“哈哈哈,马国良演哮天犬演的真像!”

“什么叫马国良?人家叫哮天犬!”

“我听说,马国良为了演好哮天犬,每天跟狗在一起生活,这份敬业,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的演员了!”

“啊啊啊啊啊,李悠凡李悠凡李悠凡!”

“《宝莲灯》真好看,不过二郎神呢?我想看看杨戬,好帅啊!”

“二郎神!二郎神!”

“二郎神!”

“二郎神!”

谭越还没有下车,但全场已经开始呐喊二郎神了。

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好。

因为现在走在红毯上的,并不是谭越,而是李悠凡和马国良。

这样的场景,会让这两个演员难堪。

马国良还好一些,大咧咧的傻笑着朝周围招手,他听到了,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

这让马国良很高兴,毕竟在参与拍摄《宝莲灯》之前,他只是一个三线小明星,在圈子里名气低的很。

像白玉兰奖这种圈子里的一类大奖,他根本没有参与进来的资格。

而现在,他不仅参与进来了,还被很多现场市民欢呼迎接。

这种待遇,是他第一次享受到的,简直太爽了。

只是,马国良这边暗爽的时候,李悠凡脸上表情就有些僵硬了。

他倒不会因为这种小事就对谭越产生不满,但总归是有些别扭的。

如果是三年前,自己身上发生这种事,别管对方是一线大明星还是顶级巨星,李悠凡绝对是忍不了的。

但是现在,李悠凡成长了很多。

不再像当年那么幼稚和莽撞,不会在因为一些小事而怒火中烧。

况且,现在的他,很需要谭越能拉一把。

这种情况之下,李悠凡扫了一眼旁边傻呵呵笑着的马国良,也跟着一起,向广场上那些呐喊的市民招手致意。

从下车,到走红毯,再到和两名主持人迎面碰上,也就是两三分钟的时间。

两个人都是老爷们,虽然也知道走红毯是挺重要,但还是不像那些女明星一样热衷于走红毯。

站在红毯上,被红毯两侧的记者拍过照片,就一起向红毯另一端走过去。

两名主持人正拿着话筒,面带笑容的等着两人。

两人现在都是小咖,李悠凡还好,毕竟曾经也是阔气过,参加过白玉兰奖盛典,马国良则是有些紧张。

“哈哈哈,我们《宝莲灯》剧组到了,欢迎李老师和马老师。”

主持人很客气道。

两名主持人都是魔都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论咖位,比马国良还要高。

只是,现在马国良和李悠凡是嘉宾,两个人作为白玉兰奖盛典的外景主持人,态度肯定要客客气气。

马国良和李悠凡来到主持人身前。

“主持人好。”

“主持人好。”

两人也向主持人打招呼。

两个主持人不知道有没有看过《宝莲灯》,当时表现的就是《宝莲灯》的粉丝。

很热切地和马国良、李悠凡说着有关《宝莲灯》的话题,以及其中的一些花絮。

聊了几分钟,马国良和李悠凡就在主持人的指引下,在红毯尽头的海报上签了名,进入了会场。

马国良和李悠凡进去后,红毯两侧,记者们顿时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全身贯注的盯着红毯入场处。

因为,接下来的,可是大咖!制大 75zhongwen.com 制枭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