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笑拂衣归 ”查找最新章节!
余家把这些财物都处理完后, 竟想办法买通了几个有老交情的门子, 全家带着金银细软, 混在人群中, 溜出了城。
他们还以为, 大敌当前, 县令大人并不会在意这点小事。
可惜, 他们不清楚的是,如今的县令和县尉到底是个什么来历。
曾经满城踩着李彦锦给自家赘婿长脸的时候,余老板怕是也没料到, 有朝一日,自己会因此入了县令大人的眼……
于是,没几日, 余家偷溜的事情就被李县令发现了。
谢沛严查了一番, 当即就把那几个收了钱的门子惩治一番,赶出了卫川县。
而李彦锦更痛快, 直接就把余家的房舍、酒楼都给充了公。
确实就像余老板预料的那样, 因为余家房舍修得好, 李县令没舍得真拆。可李彦锦也不傻, 直接就用公文发了个通缉令, 说这余家在匪兵攻城前夕,神秘消失, 恐涉嫌勾结山匪,望附近县镇严查。
这公文虽然并没发到其他城去, 可在卫川县却是一直都贴在城门上的。
于是, 当李彦锦再将余家房产充公时,就没有任何人会反对了。
而且县令大人说是充公,就是真的充公。
余家的房舍被略微修改了一番后,就成了乡勇们平日休息的地方。
而白玉楼在李彦锦的建议下,一楼就改成了双层大通铺。二楼包间则改成了给女子或者一家人居住的小单间。
白玉楼后面有几十个灶台,此刻也都派上了用场。
住进来的人,可以每日花几文钱,吃上热汤热饭,虽然没什么荤腥,但味道却是不错。
还有想自己开伙的,也可以去几个小厨房里做饭做菜。只是东西都要自备,做饭时间也有限制,做完还要把灶台收拾干净。
原本,不少人都想着,来城里找活计恐怕很难。
不想,这个问题也被县令大人给解决了。
只要身份清白,身体健康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去乡勇队试试。
若是被留下来了,每个月的月俸就能养活一家人,还略有结余。
除此外,县令大人还把城里的田契清查了一遍。将以前张洪文瞒下的田地给提出来,又把那些跑掉的富户名下,没有交税的田地也给充了公。
李彦锦把其中分布在城郊附近的田亩挑出来,弄成了所谓的“公田”。
而城中那些多余的人力就被他组织起来,在乡勇的护卫下,每日在城郊附近劳作。他们白日出城种田,傍晚则回城休息。
因提供饭食,且每十日结算一次工钱,故而来干活的百姓都十分高兴。
把这些事情都弄顺溜了以后,李彦锦和谢沛手里的银钱也去了多半。好在后面就不用投入太多了,两口子总算是缓了口气。
此时正值六月,按往年来说,正是农家忙碌的时候。今年因去岁水灾的缘故,春季就有很多田地被荒废了。
因此夏收的任务并不重,李彦锦听取了老农的意见,从城中粮铺中买来种粮,在公田中,尽可能多地播种下去。
卫川县这边正忙着在城郊夏种,而千里之外的北地,大将军唐琦却皱眉沉思不语。
钟恩立在唐琦身侧,焦急地等待着。
“你妹夫现在何处?”终于,唐将军开口问道。
“禀将军,人就在大营外。”钟恩说道。
“此事不宜宣扬,你先把人带到你家中去,晚间我自去找你。”唐琦低声吩咐道。
钟恩知道事涉军中细作,神色自然地退了出去。
三日后,北军之中忽然有数个中低级军官被捕,高层中也有一个参军被抓了起来。
随后,北地驻军进行了一连串的变动,从而在七月份时,让蛮军吃了一个大大的血亏。
北地的七月,充满了大捷之后的轻松与欢喜。而湖白府的卫川县却再次紧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