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赵佶禅位(求月票!)(2 / 2)

干宋 任鸟飞 3314 字 9个月前

赵宋王朝的祭天礼仪主要表现为“三岁一亲郊制”,即每三年一次,于冬至日这天,在东京城南郊圜丘,由皇帝亲自主持祭祀昊天。

这既与西周天子每年亲自举行祭天礼仪有别,也与后代有司摄事祭天不同。

“三岁一亲郊制”,据说始于秦始皇,但在赵宋王朝以前似乎并未真正得以实施。

赵宋王朝的“三岁一亲郊制”,其实是从宋仁宗时期开始的,此后一直被历代的赵宋皇帝严格奉行。

喜欢热闹奢华的赵佶,向来对举行大礼格外重视,他在位的这二十五年间,亲自主持的大礼达十八次之多,包括南郊大礼和明堂大礼。

祭天的仪式很隆重,也很烦琐,往往需要准备很长时间。

就在这期间,北边的关报,像雪花一样涌向枢密院。

蔡攸认为,若此时上奏这些关报,会破坏郊礼喜庆的气氛不说,没准还会破坏赵宋王朝的祭祀,将对赵宋王朝的统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蔡攸将这些关报全都给隐瞒未报。

而且,蔡攸不仅没把这些关报报告给赵佶,甚至都没有跟宰相白时中和李邦彦说。

其实——

蔡攸之所以胆子这么大,主要是因为蔡攸觉得,河东地区有童贯亲自坐镇,河北地区有兵强马壮的常胜军守卫,就算大乾王朝真的入侵赵宋王朝,短时间内也不会打到东京汴梁城的,再急,也不差郊礼这几天,不能因此破坏了赵佶的好心情和赵佶特别重视的郊礼,等郊礼举办完毕了,再将这些事奏禀给赵佶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可接下来,关报一天比一天急,也一天比一天多。

终于,白时中和李邦彦也听到风声了。

白时中和李邦彦赶紧找到蔡攸,问明此事。

蔡攸见瞒不住了,才跟白时中和李邦彦说了实话。

白时中和李邦彦在得知了此事之后,担心一旦公开这些关报,将会引起东京汴梁城中的人的恐慌。

于是,白时中和李邦彦便跟蔡攸一块压下这些关报,不报给赵佶。

在这段时间,蔡攸、白时中和李邦彦每天都会去都堂偷偷摸摸的商量怎么处理大乾王朝入侵的事,而且每天都会商量到很晚。

可这三个除了会熘须拍马什么都不会的家伙,哪能商量出来这么大的事的解决办法?

所以,蔡攸、白时中和李邦彦只是在白白的浪费赵宋王朝宝贵的时间罢了。

一直拖到童贯都从太原跑回东京汴梁城了,大乾王朝已经大举南下伐宋一事,才在东京汴梁城中传开。

而直到此时,赵佶还仍然被蒙在鼓里。

赵佶破格将童贯这个太监封为王,目的就是让童贯坐镇河东和河北,帮赵宋王朝挡住大乾王朝南下,可以说赵佶对童贯是寄予了厚望甚至是重托。

可童贯却一战未打,就扔下了前线的战事,跑回东京汴梁城。

从行为上来说,童贯这已经不只是辜负了赵佶的厚望和重托,还已经构成了严重的渎职。

然而,神奇的是,蔡攸、白时中、李邦彦等赵宋王朝的宰执,不仅没有追究童贯的渎职,还将童贯请到都堂一同商量怎么应对大乾王朝的入侵。

归根究底,还是赵佶亲自任命的蔡攸、白时中、李邦彦等赵宋王朝的宰执实在是太无能了,面对大乾王朝的“突然”入侵,他们真是一筹莫展,半点应对之法都没有,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童贯这个统了一辈子兵的人的身上。

童贯回到东京汴梁城的次日,李存派遣的使臣王介儒和萧容也来到了东京汴梁城。

王介儒和萧容到了东京汴梁城之后,要求面见赵佶,递交战书。

可所有大臣都不敢向赵佶引见王介儒和萧容。

后来,赵佶也不知道从哪听说大乾王朝派遣使臣来出使赵宋王朝,下令白时中和李邦彦以大使之礼接见王介儒和萧容。

见面后,王介儒说:“去岁你家与金国联合攻打我大乾燕云地区,我家皇帝仁慈,叫你家割让河东、河北给我家,两家以大河为界,再赔偿我家金一千万锭、银两千万锭、绢帛一千万匹,便饶恕你家所犯大罪,可你家却始终没有解决问题的态度,今我家皇帝已下圣旨,必报此仇及吊民伐罪,今我家大军已发,特来告之。”

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赵宋王朝的宰执大臣,听完王介儒的话,全都大惊失色,喏喏不敢言。

白时中小心翼翼地问:“如何才能缓师?”

萧容回答说:“割地赔款称臣耳。”

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赵宋王朝的宰执大臣一听萧容所转述的条件,全都吓得神色大变,不敢答复。

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赵宋王朝的宰执大臣在都堂里商议了很久,最后送给王介儒和萧容一大堆礼物,让王介儒和萧容先回去,他们商量好了怎么办之后,再遣使去面见李存。

几日后,郊礼终于举行完了。

与此同时,枢密院接到了张孝纯发来的急奏,请朝廷速发大军去救援太原城。

就是这时,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赵宋王朝的宰执大臣还想隐瞒赵佶,不报前线的战事。

可紧接着,詹度的八百里加急就送到了东京汴梁城。

詹度在奏章里说:“大乾已分道入寇,常胜军自郭药师以下皆降。”

这一天,詹度连发三道八百里加急,说明前线的紧急情况。

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赵宋王朝的宰执大臣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知道不能再继续瞒着赵佶了,最后他们相互推诿了一番,让童贯和蔡攸去跟赵佶禀报此事。

可童贯和蔡攸上报给赵佶了倒是上报给赵佶了,但是他们却没敢说实话,也就是没敢告诉赵佶郭药师已经率领常胜军投降了,因为当初正是因为童贯和蔡攸主张重用郭药师的,童贯和蔡攸深怕赵佶会因此追究他们的责任。

童贯和蔡攸对赵佶说:“李贼已亲率大军南下,常胜军被贼军包围,前线告急。”

赵佶听言,吓得惊慌失措。

反应过来了之后,赵佶赶紧召集赵宋王朝的一众宰执,让他们商量对策,还说实在不行,就下旨任命郭药师为永清军节度使,封冀王;张令徽封郡王,割河北给郭药师、张令徽等常胜军的将领,让他们世代镇守。

接着,赵佶紧急下诏书,要求赵宋王朝的文武百官上书陈献利害关系,想办法解决大乾王朝入侵一事。

自从赵佶发现了王黼和梁师成的秘密了之后,梁师成就已经受赵佶冷落了。

可梁师成跟想要废掉太子赵桓的王黼有一个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梁师成始终将宝押在赵桓的身上,处处都护着赵桓,数次救赵桓出险境。

赵佶念此,只是冷落梁师成,并没有让梁师成下马。

如今,形势崩坏至此,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赵佶,便将梁师成找来,说:“北事之起,他人皆误朕,独太傅首尾道不可联金攻乾,今至此,太傅可有教朕?”

梁师成听言,请赵佶附耳过来。

赵佶依之。

梁师成在赵佶耳边小声说:“今李贼以吊民伐罪为出兵借口,官家不如禅位于太子,使李贼再无南侵借口,此事或可迎刃而解。”

赵佶当然不能听梁师成的一面之词。

但梁师成的话却给赵佶提供了一个思路。

数日后,赵佶听闻,李存已亲率大军过了高阳。

赵佶急忙下诏任命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

开封牧在赵宋王朝并不常置。

——宋太宗赵光义和宋真宗赵恒都是先当开封牧,然后才当皇帝的。

赵佶此时让赵桓当开封牧,目的其实就是想让赵桓留守在东京汴梁城抵御乾军的入侵,而赵佶此时其实就已经有逃去长安的想法了。

紧接着,赵佶将赵桓召来,赐给赵桓排方玉带。

按照赵宋王朝的礼仪规定,排方玉带只有皇帝才能使用。

赵佶此时赐给赵恒排方玉带,其实是在向大臣表明,赵桓在留守东京汴梁城期间,可以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

在这之后,赵佶又赐给赵恒两位宫嫔,即才人郑庆云和夫人郑钥恭。

——此二女皆是郑皇后的亲族。

当初,赵佶即位时,向太后就曾以两位侍女赐之。

赵佶这是效彷向太后。

当然,这也是赵佶在安抚赵桓的心,让赵桓安心在东京汴梁城抵御乾军的入侵。

赵佶这甚至是在暗示赵桓:“朕的好大儿,你若是表现得够好,朕就将皇位传给你。”

……

……

求月票!(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