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收购瓷厂(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693 字 2022-12-10

戚扬开车来到了海淀区,在一个时下并不算太多的办公楼楼下。这栋临街办公楼一共三层。赵援朝把整栋楼都租了下来。以后这里就是华夏科技在北京的总部。

总后大院就在海淀区,距离这里也不远。所以说起来,这还算是总后的地盘。所以这个租金还真不算太贵。

当然,出手这么豪爽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手头很充裕。方国器那边的钱,已经全部都打到了华夏科技的账上。

这钱入了口袋,大家自然都是很高兴的。但胡杨还是提醒赵援朝,钱给的越是痛快,这事就越有可能还会有下文。

赵援朝倒是不怕,拍着胸脯喊出八个大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大院子弟从来就是这么自信满满。

胡杨他们到的时候,赵援朝就站在门口,指挥着一众青年热火朝天的忙活着。

这些人基本都是他们一个大院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大院孩子开公司,用的自然也都是自己最放心。

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来看,这种人员构成并不算理想。相当于一个非常纯粹的家族企业。一言堂,人情大于制度之类的问题都会有。但胡杨依然没有阻止他这么做。

首先,现代管理理念在此时此地是水土不服的。中国的社会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是依然是一个人情为主导的社会。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胡杨计划中发展的重心并不在北京。

在胡杨心里的蓝图中,帝都这个地方的定位是一个类似办事处性质的地方。三层楼的办事处也的确是气派非常。

但好坏参半。好处自然是能第一时间闻到政策的变动。而缺点就是有太多制约束手束脚。胡杨很明确华夏科技的重心,就在重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三省。

这一点上,胡杨从来没有过一点动摇。所以北京这边,完全可以交给土生土长的赵援朝。他也相信,在利益大方向没有冲突的情况下,他会是不错的合作伙伴。

看到胡杨走下车,赵援朝立马把他拉到大门口,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解他的装修计划。

坦白说,胡杨没听进去几句,也真不太关心。不出意外的话,两年内他就会把这里翻新一遍。

不是材料工艺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的眼光好恶审美,很快都会改变,甚至是发生剧变。

实际上从79年开始,我们国家就开始放开引进海外电视剧。而1984年9月开播的美国连续剧《神探亨特》,则是最先引发现象级影响的一部。

从这部电视剧里,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了米兰达警告: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呈堂证供。除此之外,他们还看到了美国的花花都市和灯红酒绿。

略微秃顶的亨特总是戴着一副蛤蟆镜,这也成了时下年轻人流行单品。

胡杨提前让邢鹏准备了一大批货。不夸张的说,整个东北加华北地区,至少有一半的蛤蟆镜,源头都在他这里。

就是这小小的蛤蟆镜给他们带来的净利润,就远远超过了方国器买厂子的这笔钱。

我们既然敞开国门,迎接的就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不管怎么说,在八十年代余下的一半时间里。整个中国都在这种文化冲击的动荡中前进着。而这六年对于胡杨来说,每一天都非常珍贵。

大约是因为一口气说这么多累了,赵援朝终于停了下来。

胡杨淡淡的问了一句:“你搞这些,小白同意给钱了吗?我是都同意了吗?”

刚刚还满满倾诉欲的赵援朝立刻瘪了下来。

他摇头感叹:“这个女娃子啊,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这可是咱们公司的门面,当然要弄的气派一点。”

胡杨故作惊讶的说道:“小白不在啊,你敢这么说她。”

赵援朝赶紧转头看了一圈,才放心说道:“应该还在楼上。这一批人里有两个丫头还挺细心的,准备培养一下做会计出纳。小白在上面带她们熟悉账目。”

见胡杨没有说话。

赵援朝又补充了一句:“根红苗正,身家清白,保证没有任何问题。”

胡杨轻轻点头,说道:“难得你对这么麻烦的事情有热情,你想怎么搞都可以,我去跟小白说。另外我让沈阳的邢鹏送一批电器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