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祝老是干啥的(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69 字 2022-12-10

一坐下祝老就说道:“小胡啊,你不用担心,我给你做个见证。这事你是见义勇为。”

胡杨赶紧说道:“先谢谢您。其实我现在也有点后怕,刚才的确是有点冲动了。”

一听胡杨特意强调了冲动,祝老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心里不由得又对胡杨高看了几分。

好勇斗狠的年轻人他见得多了。但这样几分钟前才刚刚一脚把人踹吐了,几分钟后就能冷静下来的,可真的不多见。

老一代人都认为,成大事的人都要有城府。有城府的标志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喜怒不形于色,就是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托那些醉酒衙内的福,今天餐车的早餐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乘务员没办法拒绝这些早起乘客,因为他们刚刚什么都没有做,所以现在就必须要做点什么。

软卧餐车是有菜单的。早餐可选的虽然不多,但有牛奶、咖啡还有面包。只需要用现金购买,而且不限量。

祝老很客气的表示这一顿要他请客。胡杨也没跟他客气,但说好了中午那顿要他来。

看了一眼装在布袋里的咖啡粉,胡杨就放弃了尝试的想法。老老实实的牛奶咖啡火腿肠。

祝老主要发出了邀请,哪怕就是一顿简单的早饭,可饭局的气氛就得由他们一方负责。

就坐之后最先开口的是祝芷云:“戚扬大哥,你们华夏科技是做什么的?搞科研的吗?”

戚扬秉承着一贯的风格言简意赅:“科技公司。”

胡杨听到这个回答在心里暗笑。也真难为戚扬能立刻想到这个答案。这个问题要是问他,胡杨还真没法立刻想出一个合适的答案。

在胡杨心里,华夏科技要做的事太多了。真的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个问题在胡杨脑子里转了几圈之后,他发现还真就是科技公司这个答案是最靠谱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虽然胡杨很满意这个答案,但显然祝芷云并不满意,她继续问道:“科技是那个方向呢?”

戚扬继续延续他极简风格:“工业。”停顿了片刻,他又加上了“领域”两个字。

工业领域也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估计这位祝芷云同学还是不会满意。虽然很想看看在被追问下回答不出的窘样,但慎重思考之后胡杨还决定插进这个话题之中。

胡杨说道:“祝同学是学什么专业的?”

祝芷云的眼神终于离开了戚扬...一下下:“国际政治系,大三。这次是为了写一个论文和爷爷出来长长见识。你们呢?这是出差吗?”

胡杨笑着说道:“还真是出差。华夏科技的总公司在北京。我们公司在丹东有分公司。工作告一段落我们俩回北京述职。”

祝老说道:“华夏...我记得好像在招商引资名单上看到过一个名字,华夏农机是你们公司吗?”

胡杨很刻意的拍了一个小马屁:“祝老记忆力真好。没错,华夏农机就是我们公司的丹东分公司。这次我们过来是为了给产品做结构调整。”

祝芷云又看向戚扬:“产品..结构..调整,戚扬同志这是什么意思啊?”

戚扬却说道:“这个问题还是让胡杨同志来解释。”

胡杨立刻接过话头:“简单来说,就是原本我们有甲乙两种产品。现在加入了丙。所以要相应减少甲乙的产量。”

祝芷云疑惑道:“就这么简单?”

胡杨说道:“理论上的确不复杂。”

祝老这时接口道:“但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才行,对吧。”

胡杨笑着点头:“当然,理论到实际都要有这个过程。一定会遇到问题。”

“为什么说一定呢?理论不就是从实际中总结出来吗?从实际中来,再回到实际中,就算有些情况下会遇到问题也不能说一定吧。”

胡杨一点都不奇怪,这个大学的还没毕业的姑娘会有这样的认识。因为这是很多人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人也会有的错觉。

理论和实践不是一回事,这大家都知道。但理论高于实践这个看法是有问题的。

从实际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并不高于实践。理论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总结和研究实际实践中的问题。这两者的关系并不存在上下。

这种认识其实在二三十年后,也并不算是一个常识。胡杨也是有次偶尔听了一次辩论,才get到了这个观点。

胡杨说道:“理论是从实际归纳总结出来,但理论永远都只是无限靠近的实际,但同样永远无法完全代表实际。”

祝芷云下意识的想要反驳,却好像找不到什么好的说辞,只能求助的看向自己爷爷:“爷爷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祝老思索了片刻之后才说道:“这个看法我好像也是第一次听。但细想一下好像还真有几分道理。小胡你这是自己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