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年轻的优势(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41 字 2022-12-10

胡杨一脑袋问号。

秦海清看向胡杨说道:“你不是要炸掉某个跨江大桥吗?”

话是没错,几个月前胡杨的确在老领导面前提过这个建议。不过这个措辞听起来,让胡杨感觉心惊肉跳。

这个时候年轻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胡杨不用直接回应,只要挂上一幅人畜无害的憨憨表情就可以了。

可惜,在座都算是对胡杨有些了解的人,不会真的以为这是一个腼腆的小伙。不过这也没关系。胡杨只是想不接这个话头而已。

秦海清老爷子还是心疼孩子的,他继续说道:“这件事我们讨论过了。经过专家的论证之后,认为你的这个建议是有必要的。新年之后就会的形成文件,下发到长江流域各个地区。原则上,财政不会审批净高40米以下的跨江大桥。”

这个是一个好消息,超出胡杨的预期。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很开心的说道:“真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大好消息。”

秦海清问道:“哦...为什么会意外呢?”

胡杨稍微斟酌了一下措辞再才回答道:“意外的快。我以为不会这么快,而且还会形成文件。”

秦海清微微点头,说道:“其实我一开始也这么认为。但这次他们找的专家说服了我们。他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海轮能否进出长江,对两岸的影响。他成功的说服了我们,所以才会这么快有了结果。”

胡杨由衷的感叹:“那这位专家真的是很优秀。”

秦海清很赞同胡杨的推论:“的确优秀。并且也很年轻。”

这个“也”字让胡杨很受用,立刻为老领导续上了茶汤。

秦海清说道:“你们这些优秀的年轻人,让我们这些老家伙产生了反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开始不再相信年轻人。或者说,是不再相信那些冲动、挑战规则、跳脱的思想。稳定、稳重、稳妥,我们都太求稳了。”

罗鹏程说道:“稳定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胡杨也点头表示同意。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句话放在一般人身上,勉强算是一个中性词。如果用来评价一个官员,那应该是一个贬义词。但如果放在更高的位置,比如一个国家的层面。这就是一个毫无疑问的褒义词,甚至可以说最佳的褒奖。

还有一个词叫,安定繁荣。安定是繁荣的前提,而繁荣是所有人的想要的生活。

胡杨上辈子曾经去过很多社会动荡的国家。这辈子又上的真正的战场。他真的了解一个动荡的,不稳定的国家是什么样子。在这样的国家中生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或许,会为了稳定而放弃甚至牺牲掉一些东西。在特定时期,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这就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选择。

合格的领导者都应该清楚的知道,这个世界从没有什么真正的公平,也没有什么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办法。

而稳定的社会环境,真的真的真的值得用一些妥协去换。

从战争和动荡年代中走过来的人,大多能理解这一点。但在和平时期出生,在平稳的年代中长大的人则不会。

这或许就是代沟形成的最大原因。

秦海清说道:“安定的社会环境的确是最重要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有特定的历史任务。

而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改革,是开放,是搞经济建设,是让人民不光能吃饱还能吃好。在这个历史时期,需要想你们这样优秀的年轻人,提供你们年轻的想法。”

又一次被大领导当面表扬,胡杨只能是压抑着激动的心情,拍着胸脯额保证一定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鞠躬尽瘁。

秦海清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然后接着说道:“我们找的那位专家,对小胡提出的这个炸桥的想法很赞赏。找机会一定要介绍你们认识。”

胡杨高兴的说道:“我也很期待。”

秦海清笑着说道:“他可是说了,你的脑袋里肯定不止这一个点子。这个炸南京长江大桥的点子,恐怕还是最容易被接受的那个。”

能够给决策层“上课”的年轻人,天才都应该是底线。如果是一个经济政策方面的天才,那由长江大桥的问题,逆推得出这种结论也应该算是正常操作。

值得胡杨注意的,是老领导把这话说出来的意思。或许,这就是一般领导对下属的激励。就像老师总会对学生说:你还有潜力,你还可以更优秀,我知道你还能更好...之类的。

但秦海清不是一般的领导。

胡杨脑中闪过一连串关键词,计划生育、人口结构、户籍制度、gdp考核制度、公务员人口比、房地产开发、西部开发、东北振兴、苍蝇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