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招募(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674 字 2022-12-10

各自吃完自己的套餐之后,胡杨和馒头分头离开了咖啡厅。当然,是胡杨请客。自己的那点家底,他们肯定早就已经查的差不多了,不会担心自己没钱付账。

胡杨本身就是从那个地方出来的。对他们的行事作风和思维模式都有很深的了解。

馒头既然能够这么淡定坐在他面前坦诚自己的身份。那就是笃定胡杨的反应一定在他们的计划之内。

咱们国家的秘密战线,是在非常艰难的逆境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咱们的家底子薄,也没有多少时间沉淀,所能依靠的只有两样东西。

惊弓之鸟一般的谨慎,坚定的自我牺牲精神。

牺牲,也只有是自己主观意愿的时候才能叫牺牲。而在这条隐蔽战线上工作的人们,都时刻有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准备。

但牺牲永远都是最后的选择。在无数次牺牲之后,我们也逐渐成长,并成熟起来。尤其是在国境之外的活动,每一次都会进行非常周密的事前推演。

胡杨了解这些,所以对于馒头的任务他一个字都没有多问。只了解他所需要知道的那部分的。

作为一次招募测试的任务,需要胡杨配合的,肯定不是一个非常重要或者敏感的任务。

以胡杨现在了解的信息来看,就是一次普通的情报交换。可能还涉及到驻外联络点的情况。当相信这部分不会与胡杨发生关系。

而胡杨需要配合的部分,就是掩护馒头安全的完成这次接头任务。

从任务的时间和地点分析,肯定不是一次艰巨危险的任务。所以对胡杨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出一个尚可但不是特别优秀的表现。

胡杨从没有想过要再回到那个熟悉的单位去。不是他害怕再次经历那些危险,而是他很清楚今天的他,有能力做的更多。

不过胡杨自然也不介意和那个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现在说“合作”还早了一点,但以后谁又说得准呢。

胡杨上辈子第一到土耳其的时候,已经是九十年代末。但这里给他的感觉,似乎与十几年后区别并不大。

八十年代中期,中东地区正处于短暂的平稳期。土耳其作为欧洲、中东、非洲的交通枢纽,正处于二十世纪末最繁荣的时期。

伊斯坦布尔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外国人的身影。各种肤色的人,都在街道正常的行走。

即便现在两个邻国还在打着两伊战争,对土耳其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到了土耳其,自然不能错过举世闻名的土耳其冰激凌。当然,也少不了被顽皮的土耳其人调戏一番。

胡杨和馒头相隔五十米左右,胡杨在后馒头在前。按照惯例,馒头的前面还应该有一个同事做着和胡杨同样的工作。

他们走进的是一个靠近大清真寺的街区,这里外国游客很多。胡杨花了几美元,买了一顶普通的小礼帽,一副普通的太阳镜。

稍微进行了一点伪装的胡杨,在人群中一点都不显得突兀。就算有人注意到了他的肤色,胡杨也会用地道的东海岸口音介绍自己:一个名叫约翰的,二代韩裔美国人。这种身份在这个时期是很好用的。

在步行了二十多分钟后,馒头走进了一家咖啡馆。而胡杨则坐进了咖啡馆斜对面的茶摊。今天的天气不错,少云微风,坐在室外一点都不会觉的冷。

茶摊上出售的是土耳其当地人比喜欢的甜味红茶。喝惯了中国传统茶的人,多少会有点不适应这个味道。胡杨也是这么表现的,一个外国人第一次喝当地饮料,大多都会是这种反应。

茶摊的老板显然也是见多了,笑呵呵的用土味英语调笑着胡杨。胡杨就像个普通游客那样和老板攀谈起来。

这个时候馒头已经在咖啡馆里坐下,给自己点了一杯咖啡。接头的时间没到,人也没有到。

确认了馒头的位置之后,胡杨的注意力就放到了街面上。他的任务就是找到可能的潜在危险,然后在危险到来之前及时通知馒头撤离。

外围警戒这个任务,说简单点就是放哨望风,似乎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要真做到提前闻到危险的气息,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多的经验。

按照胡杨的推测,这次任务应该是风险极低的。而他在这个位置上是体验这种紧张感,而并不是执行这个任务本身。这就是被招募者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