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忙碌命(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35 字 2022-12-10

有了华夏科技的员工们几天来搜集的大量资料。管冲之前的准备的那些也终于可以开动了。

按赵援朝的意思,应该加班加点,赶在第一阶段结束的时候,就把《华夏信息》试刊弄出来。只要一拿出来,肯定立刻就引起轰动。

这一点上,胡杨和他的看法一致。这是以前从没有人搞过的东西,只要稍微有一点经济头脑的人,肯定立刻就能发现的价值。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胡杨思考过后决定把《华夏信息》的首发放在整个广交会结束的时候。

一来时间足够充裕,婉秋和胜男可以好好做下设计。二来,这个时间点上展会已经基本结束了。就算有人想模仿他们点子,也没有时间重新做一遍资料搜集。就算有人想模仿也没有了客观条件。

如果没有广交会这样的机会,想要搜集全国各地的企事业单位信息,那将会需要一个巨大的成本。

下一次广交会将会是在秋天。半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他们将《华夏信息》业内第一的印象牢牢的竖立起来。

而一旦《华夏信息》杂志业内第一的名头确定下来之后,其他人再模仿也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超《华夏信息》的地位。

再说管冲他们既然搞了这个东西,就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人超越。只要不是官方直接出面办同类型刊物,他们不惧怕任何竞争对手。

不管提前走了一大步,更重要的是理念的领先。计划经济环境下,经营者不太需要市场信息。因为他们的生产和销售都需要遵从一个计划。而这个计划也并不是由企事业单位自己制定的。

而到了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切都要自己来。“等靠要”的日子已经持续不了多久了。

这并不是一个高深的道理。思维稍微活泛一点的人,都能想明白这一点。但却甚少有人知道要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一本《华夏信息》帮他们解决了80%的问题。

“华夏信息,你需要的商业信息这里都有。”

这就是他们用的广告词的。虽然在胡杨看来充满了中二气息,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一条。

没办法,这其实就是个“中二”的年代。就像是少年的青春期。懵懂、冲动、有时无脑向前不顾后果,有时瞻前顾后裹足不前。

成长,总需要经历这个阶段。

广交会的第二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餐厨用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玻璃工艺品、家具、编织及藤铁工艺品、家居用品、钟表眼镜、玩具、礼品及赠品、土特产品。

两阶段之间的间隔是两天。用于会场内打扫整理,还有各个场馆位置的调整。而对华夏科技的管理层来说,这两天可是一点都没闲着。

间隔的第一天上午,胡杨就和马克约了一顿广式早茶。茶楼里,马克很熟练的点菜,而且口味还非常的本地。虾饺、肠粉、叉烧包,除了凤爪没点,基本就是一个中国人。

胡杨也差不多,点过菜之后他做主又要了一壶铁观音。一般老广并不常点这种乌龙茶,不过胡杨最近很喜欢。

广式早茶的气氛和节奏非常适合聊天。显然马克也非常喜欢这里。一坐下就说个不停。

言语间,他对自己的新公司颇多赞誉。新公司的名字叫newstar,中文就是直译的纽斯达。公司很新,满打满算也不到三年时间。

纽斯达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就是精密零件加工和模具加工。据说在这个领域中,已经算是小有名气。而在中国这边,他们打算扩展业务,所以才会挖到了马克这个熟悉亚洲的美国人。

吃完肠粉之后,马克放下筷子说道:“关于合作,我希望是共同研究,共同享受研究成果。”

胡杨刚刚咽下第二笼虾饺,说道:“原则上我们当然同意这种合作方式,说细节。”

马克脸上挂上笑容,语调降低,语速放缓:“合作的过程由我们公司主导。当然,在技术和设备还有资源方面,我们公司也可以相应的付出更多的代价。”

胡杨抬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马克继续说道:“细节部分我们还可以再商讨。但这个合作前景,我相信你和我一样都是看好的。”

胡杨终于放下筷子,给自己倒了一杯铁观音,说道:“这一点我同意,前景自然是好的。所以这个合作方案我也当然不会同意。”

马克说道:“细节可以慢慢商讨...”

胡杨直接打断他:“不是细节的问题,是这种合作模式我不会接受。合作研究或许以后我们会搞。但特种陶瓷的部分,至少现在我认为还没有这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