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厂长们(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02 字 2022-12-10

胡杨的农场构想,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在饭局的后半段,他们主要聊的就是关于这个农场的实施计划。

依然照惯例,基本都是胡杨在说,其他人都在听和记。唯一的分歧点,就是农场的选址问题。

大部分人认为,应该把这个农场放在沈阳郊区。理由是,沈阳作为省会将来必然会是省内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至少也是交通最便利的地方。所以农场放在沈阳附近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得不说他们还是有点前瞻意识的。能够想到省会城市未来的发展。只是他们都想不到未来的沈阳会变得比现在更大。现在的郊区,未来也会是城区。

如果在现在的郊区建了农场,那将来极大概率会与城市整体规划发生冲突。所以沈阳的郊区不是一个好选择。胡杨在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还是想到了丹东那个城市。

首先,丹东原本就是他心中发展的重心,在这里也方便集中管理。

交通状况现在算是普通,但未来一定会非常好。这一点胡杨非常有信心。

丹东的气候在辽宁省内算是比较好的。四季分明,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

这点很也重要!

作为一个知道什么雾霾的人,胡杨甚至未来“宜居”这个词会有怎么样诱惑性。综合性的环境因素,将会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甚至有可能是决定性的。

这个综合环境所包括的,有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居住环境以及教育环境和医疗环境。

这些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基本需求。工作事业上的追求、生活舒适度、子女受教育的质量以及医疗的水平。

这里面最麻烦的就是后面两条。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都是自然向大型经济发城市倾斜的。想要在一个非地区中心城市,搞出明显超出地区平均水平的教育和医疗环境,需要的投入的时间和资源都非常的高。

农场选在丹东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当地争取到更多自主建设的自由度。这也是胡杨非常想要得到的。

虽然谈不上力排众议,但基本也算是胡杨的一言堂,这个项目肯定就算是定下了。

接下来胡杨给其他人布置了任务。简单来说一句话概括就是:找关系。找农牧业方面的关系。实际操作的,科研的,管理统统都要。

当然,这个事儿现不急着来,也不着急。眼下最紧要的事儿,就是先把想要承包的单位都谈下来。

酒局在午夜之前结束,胡杨要求任何人都不能自己开车回去。

第二天一早,邢鹏就开始忙碌起来,逐个联系这六家单位的领导。这承包不是小事,那就要当做大事来办。而大事总要有大事相应的仪式感。

具体来讲,总不能上来就谈,总要先达成意向,然后双方都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约个时间正式的坐下来了聊一聊。

而这还只是一个笼统的过程。这里面还会有非常多繁复的细节填充其中。一个相对稳固的阶层,在漫长的稳定中,会自动生成许多特有的逻辑和规矩。

有一些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数都为了让他们区分于其他阶层。

严格来说,现在连全部达成意向这一步都还没有完成。六家单位之中,只有两家现在是明确的有谈的意思。分别规模最大的冷轧设备制造厂和规模中等的起重设备制造厂。

厂子中厂领导的权力非常大,所以他们的个人好恶,都是需要提前了解的。这些都是一个厂子重要的的信息。

而且邢鹏通过的信息搜集,也可以说是四处打听了不少,关于这些工厂领导的信息和八卦。

虽说对于邢鹏的与他们的接触给出的反应差不多,但这两位厂长的风格可是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或者说两个典型的代表。

冷轧设备制造厂是个大厂,有几千人的规模。也只有在辽沈地区,几千人的规模只能算大厂。因为这里上万人甚至几万人的超级大厂也有好几个。

而在铁西,冷轧设备制造厂也还是一个排的上号的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