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长远眼光(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22 字 2022-12-10

胡杨是很斟酌之后才用了“大胆”这个词。这应该是一个很模棱两可的描述。胡杨本以为这会一个安全的选择。

但这还是勾起了卫厂长的兴趣,他问胡杨:“那你说说,你觉得大胆的点在哪里?”

胡杨试图蒙混过关:“既然以前没人提过,敢第一个提出来,那就挺大胆的。”

卫厂长一摆手:“别跟我们这打马虎眼,老罗可说了,你小子脑子活泛的很,到底那儿大胆你给我说清楚。”

其实胡杨这也就是试一下,对完全糊弄过去也并没有包太大的希望。既然这俩领导都没有被宿醉影响,哪胡杨这就只能开始第二版本。

胡杨装作为难的样子,踌躇了半天说道:“其实呢,我说大胆的真正原因是,长江上现在是有一座大桥的,那座桥水面之上只有二十多米,只能是理论上-通行5000吨海轮。”

胡杨注意这俩人的表情并没有变化,他立刻就明白这个问题在他们俩的“射程之内”。

看完资料的郑书记说道:“你说的是长江大桥。”

既然他们都已经知道了,那胡杨也就没有什么选择了,点头说道:“对,就是那座写在课本里大桥。这个提议最大胆的地方就在于,一旦真的实施了这项政策,那未来必然有一天这座大桥就会成为长江上最矮的一座。”

两个人相视一笑,那脸上的笑容在胡杨看来,真的是有那么一点讨厌。

卫厂长笑着说道:“我可听说,当初给那位当面提出这个想法的人,说的第一句就是要把那座桥炸了。”

这一句胡杨可不敢接,立刻祭出纯真的傻笑。

但很明显这俩人真的是和罗鹏程很熟,胡杨这一招并没有奏效。刚刚看完资料的郑书记也加入了进来。

郑书记说道:“我们就是搞海轮维修建造的。这方面还是有点发言权的。理论通航高度是24米,这是刚刚卡在5000吨海轮的水平线上。但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有这么贴近理论最佳情况的现状。所以实际通航的水平应该是3500吨左右。”

卫厂长接着说道:“这个吨位的海轮放在大约十年前还行,现在已经不太常见了。而国际上别说3000吨,就是5000吨海轮都已经不是主流了。如果能让超过5000吨的海轮直接沿长江而上,那整个长江流域经济都会上一个台阶。所以我必须说,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建议。”

胡杨心里虽然有那么一丢丢的舒爽,但脸上肯定是不能表现出来的。他很诚恳附和着点头。

郑书记说道:“我是真心的佩服这个人,能这么有远见。关键是他还真的敢想。这就是咱们现在最缺少的。必须要看的更长远才行,要有未雨绸缪的想法才行。”

卫厂长认同的点头:“唉,咱们现在啊,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差得远,差得远啊。”

郑书记点了点刚刚看完的资料,说道:“这方面啊,咱们还得向小胡学习。这份材料写的就很有远见。辽宁地区的内河水系如果真的能达到他所设想的程度,对于辽宁地区经济都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胡杨赶紧谦虚:“哪里哪里...这都是公司同志们一起搞出来,集思广益的结果。当然,大部分都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卫厂长斜眼看了胡杨一眼:“又谦虚是吧。”

胡杨做出一副放弃抵抗的样子:“好,不谦虚。谢谢二位领导的夸奖。我们华夏科技的确有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很多新的、好的想法。”

两人哈哈一笑,正准备详细说说,一个戴着眼睛微胖男人就跑了过来。

人刚进小食堂就喊道:“卫厂长,郑书记,你们找我啊。”

卫厂长冲他招了招手,说道:“苗工来了,先坐,早饭吃了吗?”

苗工点头:“吃了吃了,两位领导找我什么事,我那边...”

卫厂长把胡杨资料递过去:“我知道你忙,你先把这个看了。”

厂子里最大的领导亲手递过来的东西,苗工怎么可能拒绝,忙不迭的双手接过来,快速的阅读起来。

相比两位领导,这位苗工明显看得更快,前后也就两分钟他就放下资料,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的看向卫厂长:“厂长,这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