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搂草打兔子(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45 字 2022-12-10

胡杨的话让四个人脸色都是一变,除了贾副厂之外,其他三个人都急忙打开了信封。

贾厂长的脸色也有变化,手指在信封上捏了又捏,但最终还是没有打开。老同志还是沉得住气,这一点胡杨还是非常欣赏的。

胡杨并没有去关注他们反应的细节。首先他是对李爱国的能力有着充分的信心。其次,胡杨相信就算自己乱猜一个数字写上去,估计他们也都会有差不多的反应。

他们的伸了手,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实,至于确切数字是多少,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闪烁的眼神和无意识的活动的面部肌肉都表明,他们现在都在开足马力思考眼下的形势和对策。明显变红的肤色也说明,他们的血压都升高了不少。

为了避免引发几人的高血压,胡杨开口说道:“我在这里的身份只是华夏科技的承包方代表,对于铁西特钢之前发生的所有事,我方都不发表任何看法,更不会对此采取任何行为。”

胡杨的话就像一记强效降压药,瞬间就让他们所有人的血压和心跳都降了下来。

片刻之后,胡杨才又说道:“信封里的东西,你们可以自行处理。我也保证类似的东西不会再出现。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我有能力知道这些,仅此而已。”

小插曲来得突然,结束得自然也很快。但这段小插曲肯定是他们几位今天印象最深刻的一段。

在这段小插曲之后,磋商好像都变得更加顺畅了。

需要明确的是,此时此刻对面三位,也就是厂长于钊和书记冯建国,还有厂长吴向东,他们还是铁西特钢的管理者。所以他们之间的磋商,并不涉及之后的升级改造、生产调整,经营方向这些。

这些要等到所有手续都走完,他们之中几位也像贾副厂长一样,接受华夏科技的聘用之后再聊。而且不可能是全部,承包的性质类似租用,被租用的主体是不会因为承包的行为而消失的。

所以铁西特钢作为一个单位,必须要有领导才行。至少的书记冯建国是不会动的。

严格来说,华夏科技承包铁西特钢所成立的工厂,现在只有一个正式的员工,那就是贾副厂长一个人。

在他之后的所有人,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考核才能上岗。而他们讨论的那部分问题,则源于必然会大幅提高的工资待遇。

虽然磋商的气氛非常融洽,也有李爱国这样的人形计算机在身旁,但这个磋商的过程还是持续了整整三天。

胡杨必须承认,他的准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充分。所以这次的过程积累了很多有用的经验。

这三天里,除了和铁西特钢的谈判之外,剩下时间基本上都和柏青腻在一起。而且是公开的甚至是炫耀的。目的自然是让某人心里更加不爽。

同时,关于张博洋还有四海电子的情报也陆续到了胡杨手中。再加上柏青这位公开的卧底提供的内部资料,胡杨对他们这次涉外合作,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

首先是德国annd公司与四海电子的合作。这件事看起来基本上,八字都还没有一撇。但是双方的态度都很积极。从柏青那边了解的情况来看,德国annd的代表应该马上就会到沈阳。

但是,胡杨总感觉这里似乎还有点问题。有一个疑问,他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为什么,厂址不选在四海电子的老家天津,而选在了东北的沈阳。明面上,这是因为张四海的大哥张立友,他是沈阳一家家电企业的厂长。工厂主营的是电视机和电风扇。规模在辽沈地区的家电企业中,算是中等偏上。

annd也是家电企业,所以这次合作看起来也算是顺理成章。但胡杨的认为这个理由并不充分。

无论怎么看,在天津建厂都是最好的选择。华中地区的市场要比东北好得多,天津的运输条件是全国最好的。四海电子在天津发展多年,比张立友的工厂强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为什么放着简单模式不选,而要选择一个困难模式?

华夏科技和铁西特钢的承包合同,就在洽谈结束的当天签署。虽然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认为这有点仓促。就算不选一个黄道吉日,总还是要搞一个小型的仪式吧。

胡杨给出的解释是,为了不让工人感觉到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这些形式化的东西能省就省。而真实想法,就是尽快把合同搞定,然后尽快展开工作。

仪式可以不搞,但一顿正经的饭还是要吃的。地方肯定是冬梅馆,

冬梅嫂子准备拿手的硬菜,还有上等凤城老窖。

除了铁西特钢的管理层,还有工业局直属领导。胡杨这边谁也没叫,只带了简有德一个人。

至于那个人性计算机,这种场合有他没他其实区别不大,也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而且他还要抓紧一切业余时间去追求他的艺术。

胡杨是这个桌上年龄最小的。在东北的酒场上,凭这一条就应该先干一杯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