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酿酒师安东(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81 字 2022-12-10

柏青喜欢有水果味道的ale啤酒,戚扬和简有德比较统一的要了刚才没有试饮的生啤。

戚扬是觉得这个酒精度比较低,少喝一点对身体影响小。至于简有德自然是不会在意酒精度的问题,单纯是喜欢这个生啤喝着过瘾。

胡杨端着酒杯坐到了吧台:“给我一杯三料的ale,另外来一份烟熏奶酪。”

酒保兼老板看了胡杨一眼:“很有品味的搭配。”

精酿中有所谓双料,三料,四料。笼统的说用更多倍的用料,两倍、三倍、四倍。或者用更多种用料,比如两个产地的啤酒花,三种不同的大麦等等。

更多的用料,通常都会带来更高的酒精度和更加强烈和浓烈的口味和风格。

三料ale啤酒可以做到9度。作为参考,一般常见的工业啤酒像喜力、百威、麒麟这些都是5度左右,而国内的啤酒一般是在2-3度左右。

至于高度啤酒配烟熏奶酪,是胡杨以前的习惯。好的啤酒和好红酒一样,都适合配特定口味的奶酪。

啤酒,尤其是口味复杂的精酿始终都是小众的。而所有的小众的东西,通常大家都在寻找同好或者叫知音。

开这种酒馆的老板,都希望到店里来的人能喝懂他的酒。很显然,胡杨是一个对精酿有点认识的人。那老板自然就更愿意和胡杨多聊几句。

而碰巧,聊天也是胡杨的专业能力之一。

这间酒吧的老板叫andon,光是听这个名字就感觉到一股缘分的力量。andon的中文就译作安东。而丹东以前就叫安东。

胡杨和安东老板聊的非常投机。一半是因为话术方面的专业训练,另一半则真是因为在啤酒方面的“共鸣”。

精酿啤酒是很随性的,基本上你想往里面加什么都可以,所以就能搞出无数古怪的味道。也正因为如此,精酿啤酒才不会成为主流,因为主流都必须要有规矩。

两个人在这方面聊了很多,胡杨和安东都属于那种略传统的风格。就是在酿造中的主要还是使用小麦,大麦和啤酒花。主要着眼于原料的选择和酿造过程中的调控。

聊天投机当然只是一个开始,胡杨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把这个人拐到丹东去,帮他,帮华夏科技公司酿酒。

胡杨问安东:“如果我想开办一个自己的啤酒酿造厂,你觉得都需要准备些什么?”

安东很干脆的说道:“很简单,一些钱和一个好的酿造师。”

胡杨点了点头:“钱,我有一些。那么就差一个好的酿造师了。”

安东笑着说道:“你不是在说我吧?”

胡杨笑着说道:“为什么不可以是你?”

安东说道:“我喜欢现在的生活,并不想发生改变。”

胡杨看得出,他说得是实话。至少对钱他并没有那么执着。否则也不会开这样一个小众的酒馆。不过这显然还不足以让胡杨放弃,毕竟他对于好啤酒的执念要更加强烈。

胡杨继续描绘他的美好愿景:“我有一点钱,在大陆的一个城市有一点影响力,还有一片地暂时还没决定要种什么。顺便一说,那个城市四季分明,土地也很肥沃。”

在这番莫名其妙的话之后,安东竟然同意了胡杨的提议。吸引他就是最后一条,他想要一片可以自己决定要种什么,如何种的地。无论是啤酒花还是小麦和大麦,安东都想要自己种。

而在这部分,除了啤酒花之外,小麦和大麦原本就都在胡杨的计划之中。他承包的那块地,常规种植的农作物就会有几十种。日后随着人才和技术到位,胡杨期待这里变成一个农业基地的模型。

是模型,而不是真正的农业基地。因为丹东地方太小,装不下胡杨心中预期的那个真正的农业基地。

丹东的农场会是一个试验各种构想的地方,为了将来大型农业基地积累成熟的技术和经验。

安东作为一个传统风格的啤酒酿造师,在酿造技术达到一定水准之后,自然就会对原料也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花更多的钱和时间去找去试,是一种方法。而自己种,则是另外一种解决方法。

安东问胡杨:“那么,你想要多大的酿造规模?坦白说,我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领导建设一个大型的啤酒酿造厂。”

胡杨想了一下说道:“其实我没有打算生产量产化的工业啤酒。所以只需要中等偏下的酿造规模。我现在的心里预期就是一定量的高品质lager啤酒和一定数量和品类的精酿啤酒。我也没有打算要出售,只是针对公司内部消耗。”

安东又问胡杨:“你公司有多少人?”

胡杨琢磨了一下说道:“现在几百人,未来几千人吧。”

安东有点惊讶说道:“这么大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