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调试(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12 字 2022-12-10

专业力工的优秀表现之后,就又到了董师傅的环节,拧螺丝。

拧螺丝,绝对是最考验钳工水平的技术之一。之前也说过很多次,钳工除了万能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拆和装。

尤其是正安装这种“二手”设备的时候,就算是有了扭力扳手也没用。主要是被拆过一次的螺丝和螺母,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原来的磅数最多只能用于参考,实操根本不能用。

董师傅用的扳手还有其他工具,都是从德国和设备一起运回来的。一拿出来,可是让大伙好一顿眼馋。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德国的工具好是世界公认的,两个词概括就是耐用和精准。

就像锤子和扳手这样的工具,钢口足够好才能耐用。这一点上,咱们国产货的确是有先天不足。

老技工中有这么一个说法。一把锤子用十年,国产的一年换个锤头,德国的一年换个锤把。董师傅自己就有一支从他父亲那辈传下来的锤子,真的是换过几次锤把,但锤头依然用到现在。

扳手是更吃材料硬度和韧性的工具,必须得有一个趁手才行。

看董师傅拧螺丝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所有细微的变化都在手上,这是很难凭眼睛看出来的。

只有当所有工作做完,对这个基座检测的时候才会显示出来。

就一个字,平。

无论用现在任何一种工具测试,都是无误差的水平。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后面的工作还要更加复杂。在基座之上,一个个部件都回归原位,但又是简单的回归原位就可以了。

经过一次装拆之后,螺纹和紧密连接的部件都会有一定程度磨损和轻微变形。当然这些都很轻微。

但还是那个问题,对于一个精密加工设备来说,这些误差都是会被累积,并反应在最终加工的零件上。

董师傅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这两套设备拆解之前的各项数据。这上面的单位可不是毫米,而是更小一级的丝,是需要用千分尺来量的。

超出的要根据情况修正,不够的要想办法修补。总之就是操着扳手和铁锤,干着绣花的活。所以这个速度是根本快不了的。

而且活也不光是董师傅一个人在做,347所这边的几位最老资格的技工,现在都是董师傅的助手。无论什么样的加工要求他们都能满足。唯一的障碍就是的材料。

数控机床上面有很多零件都是特种合金,不少都是国内找不到的。因为担心磨损的谨慎态度,自加工的零件都是要经过反复对照和测量之后,才会安装到设备上。

困难一定是有的,但只要愿意动脑子,办法总还是会有的。装好自己那台电子计算机之后,胡杨来到无尘车间,正好几个领导也都在这边。

他们站在门口附近,没有打扰正在专心工作的董师傅。看到胡杨也来了,几个人小声的聊了几句。

胡杨说了一下自己这边的工作进度。安装已经完成,现在就在搞稳压电源。这个东西难度不大,试验、调整、定型到量产,估计十天应该是够了。

至于的董师傅这边,几个懂行的领导都用了“叹为观止”这个形容词。一部分是赞叹这台设备,更多则是称赞董师傅的手艺和态度。

不过按照今天的进度,一天内是搞不定这台数控机床的。

而实际上第一台数控机床的重新组装用了整整三天时间。原本其他几位师傅还想趁热打铁,但胡杨却让他们休息一天再继续。

除了心疼这些老师傅们的身体,还有一个没说出口的原因。胡杨认为他们有点太乐观了,不是有了一次经验之后就会更加顺利。不是说经验没有用,而是作用很有限。

这两台虽然都是三轴联动数控机床,但其实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虽然不能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肯定不会像他们预估的那样一天就能搞定。

事实也证明胡杨的想法,这第二台数控机床同样也用了三天才重装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前一台没有的。拖慢工作进度的主要原因,还是零件加工的速度。

不过这两台设备安装调试好之后,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因为这两台就是专门加工零件的设备,剩下的只需要解决原料和编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