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硬通货(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16 字 2022-12-10

桌面清空,把一张地图在上面摊平。胡杨又拿了一块巧克力丢进嘴里。然后就拿起笔尺开始图上作业。

北门的领土面积巨大的,是地广人稀的典型。主要人口密集地区都在苏联版图的四面靠近欧洲的地方。而在远东地区,有大量的无人区。

阿穆尔州与是我国的黑龙江接壤。全州的人口也不到的五百万。阿穆尔州有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被林地覆盖。木材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一共有两座铁矿,探明储量都在百万吨规模。但很可惜品位差,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没什么人要,所以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

木材的情况也差不多。简单来说苏联地面上树很多,所以木材没有什么内销的概念。而出口则受到采伐和运输的限制,规模非常有限。

根据资料上的记载,胡杨在地图上标注出了两个铁矿的位置。然后又标注出了文件中记载的煤矿、林场、水坝等等设施的大致位置。

从地图上看,铁矿的位置还真是非常的偏僻,都深藏于林区之内。能在这种地方发现铁矿,与矿层比较浅有关系。而开采量低的原因,也不光是品位低这一项,地理位置导致的高额运输成本才是重点。

低品位铁矿石的冶炼成本高,出产的铁锭品质低,所以被视为鸡肋。

啥是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但这是针对那些那能吃饱并想吃好的人来说。如果你是一个饭都吃不饱的人,你会嫌弃一块鸡肋吗?

胡杨就不嫌弃。

国内每年钢材缺口都有几千万吨。而未来随着全国性的大建设浪潮,这个缺口还会逐年增大。

“盘条”也就是螺纹钢是最硬的硬通货。只要能弄到盘条和煤,那真是走遍全国都不怕。没有一个地方不需要这两样东西的。

胡杨印象中,九十年代初期曾经的有一段时间,小型的炼钢厂非常盛行。他们收购各种品类的废铁,稍加处理甚至完全不处理。用简陋的高炉融化,然后就直接锻压成螺纹钢。

这样生产出螺纹钢也就是看着像是螺纹钢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质量。赶上这批原料稍微好一点,压出来的螺纹钢还能算上跟铁棍。如果这批原料差点意思,那压出来的螺纹钢可能还不如一根木杆靠谱。

有些在室外放上几周,就能锈蚀到用手就能掰碎的程度。

这听着是不是很不科学?

而更不科学的是,就这样的螺纹钢在那个时期也还是供不应求。而且他们也不靠骗,告诉你我们产的就是这种螺纹钢。还就是一直都有人找上门来买。关系不好的,有时候还不卖给你。

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供需的严重失衡。内因是全国行的大发展和大建设,造成了一些买方的饥不择食。而外因则是铁矿石进口出了问题。

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每年铁矿石的进口量都在逐年增长。而中国这个时期主要的铁矿石进口国是巴西、澳大利亚和美国。其他像印度、加拿大、秘鲁、埃及、西班牙、几内亚、象牙海岸、利比里亚及毛里塔尼亚等这些也有一定数量。但和前面几个大国还是差了一个数量级。

在一个市场中,如果买家的购买量一直持续增加,而你又是最大的供应商。作为一个商人,你会不会思考利润更大化呢?

巴西和美国的铁矿出口商们,选择了yes!

出口到中国铁矿石、矿砂以及矿粉都一起涨了价,而且涨价的幅度还很高。而作为国际上铁矿石的主要出口方,他们的涨价也带动了市场的整体上涨。

作为主要进口国,中国只能勒紧裤腰带继续进口。但成本提升也只能转嫁到商品价格上。国内市场上正规钢厂出产的钢铁制品,也都因此提高了价格。

而也在同一时期,随着大量资本和人力都进入了建筑工程这个领域,也压缩了施工一方的利润。

一方面是利润降低,一方面是最重要的原料涨价,同时市场监管和质检体系又不完整。种种因素综合起来,有人会主动购买劣质螺纹钢这种情况,看起来就不那么奇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