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釜底抽薪(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648 字 2022-12-10

其实,这次事件的根源就是这个“巴统”的大背景。碳纤维这种材料太重要了,所以必须要搞回来。

“巴统”,大家都熟悉,是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简称。正式名字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 也是一整代国人绕不开的紧箍咒,真是看到就头疼。

因为在“巴统”下设的机构之中,有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的分支机构名字就叫“中国委员会”。1952年成立,是专门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巴统”协约国对中国真是特别的重视,除了常规的禁运三大品种,什么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以及战略产品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第四类。

这个清单一长串,美其名曰就是“中国禁单”。顾名思义,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还要多五百余种,真的是照顾有加、没齿难忘。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的发展速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尤其是在重要的国防军工领域,这种限制已经到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程度。

在这个之前,我们也曾经通过各种手段,想从英国进口两套生产碳纤维的设备。但结果却是花了一大笔钱,只买回了两套有瑕疵的生产线。反复努力了很多次之后,依然没办法让生产线正常运行,最后只能只能放弃。并且接受真金白银买回两套废铁的结果。

在欧洲活动的这位,也是得到了国内的支持才会去尝试购买这种敏感的东西。

关于这个人,老温说得很少。胡杨只知道这人叫马国邦,是华裔混血。在胡杨弄回数控设备之前,他一直是最被期待的那个人。

其他关于马国邦的信息,老温没有再往下说。他的理由是,胡杨这次并不会直接触到马国邦,所以并没有必要知道。

就像他说的,这次胡杨去那边并不是从相关结构里抢人,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让这次起诉不能顺利完成。

老温告诉他们,这次马国邦被抓其实算是个意外。这次是马国邦和他的上线,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执行,才导致了这个结果.

按照老温他们获得的情报,这次并不是所谓的“人赃俱获”。根据他们的了解,货物并没有实际上的到马国邦的手中,而是一直都存在卖家的仓库中。

而用以起诉的罪名是“试图走私禁止出口的商品”,而不是购买武器级碳纤维材料。

因为马国邦在欧洲拥有合法的身份,所以购买碳纤维材料本身是不违法的。

只有证明马国邦把这些材料出口给“巴统”协约中禁运国家时,他才涉嫌违反某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在这里,老温强调了一个重点。国际性的协约在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经常会成为突破口。如果用一般的警察,在权限上会很尴尬。

就像这件事中,马国邦的行为并没有违反当地法律。所以当地警察并不能用那个罪名对他采取强制措施。而是随便搞了一个莫名其妙似是而非的罪名。

老温说道:“那么这件事的核心点就不在人,而是在这批货物。”

胡杨这时已经跟上了他的思路,说道:“您的意思是,我这次的真正目标是这批碳纤维。如果这些东西不在了,那他们就失去了理由继续扣押马国邦。”

老温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胡杨这句话,然后拿出了一个文件袋推给胡杨:“这是行动计划,但其中并没有离开的部分。我想你自己应该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胡杨从没有幻想过,自己做的事情会完全都不被发现。从戚扬到他身边之后,胡杨就明白自己身上的秘密,至少是部分秘密,对一些人来说将不再是秘密。

在德国的分公司,德国的队伍还有与himc航运集团的关系,都不可能是秘密。

而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位老温,应该就是戚扬上级的上级的上级...

因为要赶时间,这份计划的细节,胡杨只能在路上慢慢研究了。而相比计划本身,胡杨其实现在最想先想清楚的,是为什么今天能见到秦海清老爷子。

这件事儿,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没有重要到,需要秦海清老爷子出场的程度。这么两位大人物“屈尊降贵”的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给他布置一个任务?

当然不。

大领导哪里会这么闲。

老温的任务布置结束之后,秦海清才缓缓开口问了胡杨一个问题。而听到这个问题之后,胡杨才确定,接下来其实才是今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