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自酿啤酒(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95 字 2022-12-10

那意一箱子东西被拿走之后,胡杨也感觉身上轻松了几分。

为了庆祝这么一件大事圆满完成。罗鹏程晚上自掏腰包请客,在萃华楼摆了一桌。

说起这萃华楼,可不是一般的馆子,可是个有故事的所在。

在北京城里有把八大楼的说法,意思自然就是八家最好的饭庄馆子。这排名第一的叫东兴楼。

萃华楼的创始人,原本都是这东兴楼中的大厨。因为不满二代少掌柜专横跋扈而的集体出走并另起炉灶,成立这家萃华楼。

所以后来很多人也都认为,这个萃华楼才应该是八大楼的头名,而不是现在的东兴楼。因为饭店就是吃味道的地方,这萃华楼的味道才是真正东兴楼的味道。而失去了几乎整个后厨的东兴楼剩下的,也只不过个牌子罢了。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很多老食客之后也都反应这味道不如原来。所以推崇萃华楼的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多。而在四十年代,东兴楼终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但这萃华楼却一直传承到了现在。

虽然萃华楼不在八大楼之中,却隐隐有八大楼第一的意思。不过真正懂这个典故的,基本也就只有老北京才知道。

亲领导请客,柏青是肯定要接过来的。罗鹏程说除了夫人还要带一个人,这倒是让胡杨有点意外。这种场合胡杨连赵援朝都没叫,亲领导会带什么人呢?

胡杨这次还专门带了一样好东西,是元旦之后才从丹东送过来的。这批东西送过来之后到现在还没人碰过。

这些的有传承的老饭庄大多名字中都有楼,但其实大多数都没有楼。八大楼的说法是从晚晴才开始有的。那个时候在靠近的紫禁城的附近是不能起高楼的。包括东兴楼在内,很多饭庄都是大四合院的结构。

翠华路也是其中之一,而罗鹏程约定的地方应该算是其中的一个厢房,独立而且安静。

胡杨回去接了柏青,又去公司拿的东西,所以比罗鹏程他们稍晚一点到。这一进门就看到了个完全在意料之外的人。

周扬青,大领导身边的周大秘书。说起来,他的这个身份的敏感程度,可是不比现在的罗鹏程低,一般的饭局中可以是不太容易见到这位。

而且胡杨不记得周扬青和罗鹏程的有很深的私交。所以完全没有想到,今天会在这个饭局上见到他。

一见到胡杨,周扬青主动伸出手:“胡杨同志好久不见。”

胡杨也走上去伸出手:“周秘书好久不见。”

这是罗鹏程在一旁说道:“不能叫周秘书了,杨青已经换了新的工作岗位。”

胡杨心中一动。不在那位身边了,那自然就是外派了。按照一般的秘书路线,他应该是先到下面补一个至少副市级的缺。毕竟是从大领导身边走出来的大秘书,起点更高也是有可能的。

但胡杨更加知道,周扬青多半不会去补这种缺儿。周扬青回去胡杨以前“工作”的那个系统,并在老温之后成为新一代的掌舵人。

如果这条时间线没有发生变化,变化就是从现在开始的。

胡杨脸上堆笑:“那要恭喜杨青同志了!不知道是外放到哪个单位?”

周扬青微微一笑,正准备开口。却被罗鹏程打断了:“来来来,先坐下再说。杨青同志调哪个单位去了,你猜猜看。猜不准可是要罚酒三杯。”

罗鹏程好像一点也没有要说点客套话和场面话的意思。很随意的一摆手就让大家落座。但换个角度来看,这就是说在座的都是自己人,完全都不需要客气的那种。

周扬青和罗鹏程,关系竟然有这么亲近,胡杨以前真的是一点都不知道。而看两人之间交流的细节,显然这种熟悉并不是临时演出来的。他们之间是有一些默契的。而这种感觉,上次却是没有的。那么就说明,他们熟悉的过程是从罗鹏程到北京任职之后。

几人落座之后,罗鹏程直接让的服务员开始上菜。今天亲领导可是没给自己省钱的意思,他把萃华楼的招牌菜基本点了个遍,像最出名糟溜活鱼、芙蓉鸡片、酱爆鸡丁、乌鱼蛋汤、鱼冻还有胶东菜的经典菜,油闷大虾和四喜饺子也都写进了菜单。

看得出来,罗鹏程今天的兴致很高:“今天我可是把萃华楼的几个招牌菜都点到了。小胡你有什么好东西,也赶紧拿出来吧。我刚可是看小戚抱着两个箱子进来。”

领导开口了,胡杨自然不能怠慢。他和戚扬手脚麻利的拆开了箱子,一脸得意的从里面拎出了几瓶只贴了简单标签的啤酒。

标签上只有非常简单的内容。麦芽度:12.5°;酒精度:5°;原料:大麦芽,小麦芽,啤酒花,酵母,水;灌装时间:1985/11/02。

胡杨拿着酒瓶献宝式的说道:“这是我们公司在丹东的啤酒厂自酿的啤酒。还没有正式开始出售,我今天也是第一次拿到成品。”

从香港挖到的那位酿酒师安东,到丹东已经忙活了小半年的时间。据说对丹东的风土是非常满意的。

风土不是风水,是酿酒这个行当中对环境的一种描述方式。丹东水和气温还有附近地区产出的大麦和小麦,都很适合酿造啤酒。唯一需要从境外购买的是就是啤酒花。

国内虽然也产啤酒花,主要产区在西北地区和云南。但品质差距太大,为了保证出品质量只能从国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