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生物分解(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690 字 2022-12-10

研发生物降解塑料,是在未来代替现在正在逐步开始被广泛使用并且在不久之后就开始滥用的塑料。

塑料也是分很多种的,其中最难降解就是聚苯乙烯。

怎么判断一个塑料制品是否是聚苯乙烯?很简单方法就是用热水。凡是能够承受开水温度的塑料就是聚苯乙烯塑料。

稍微想一下,是不是感觉生活中这类塑料很挺多的。每年人类丢弃到自然界这类塑料有上亿吨。

生物降解塑料是要从源头开始,减少塑料污染增加的速度。但对于已经产生的塑料污染,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来解决。

基本上大多数的塑料垃圾都和其他生活垃圾一样,被焚烧或者填埋。而这种状态下,聚苯乙烯塑料要几百年才能完全降解。

这个过程中,聚苯乙烯塑料会逐渐变成更小的颗粒,污染土壤和水源。然后通过富集效应,开始逐渐在生物体内汇集。光是想一想,这种情况就非常可怕。而这种可怕的情况,却会在下个世纪的世界上真实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些“白色垃圾”不断增加的问题。很多国家都开始推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走回收再利用模式。同样对已经产生的污染没有什么办法。

这类塑料污染要如何解决。其实持续到胡杨重生之前都还在摸索中。“唯一”、“据说”、“可能”的那个方向,还是生物分解。

这里的“分解”和“降解”是不同的。后者是材料本身的特性,而前者指的是外力介入分解的过程。

能够消化聚苯乙烯的生物,在自然界中还是存在好几种的。但绝大多数都吃得非常慢,能够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只有一种生物,对聚苯乙烯有着远超其他生物的消化能力,那就是黄粉虫的幼虫。

需要强调的是,只在这种昆虫的幼虫阶段才有这种能力。

实验是将一百只健康无变异的黄粉虫幼虫放置泡沫塑料制成的环境中。在这个实验环境中,黄粉虫幼虫只有泡沫塑料这一种食物来源。

据说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黄粉虫以每天30到40毫克的速度啃食了泡沫塑料。在之后的解剖中发现,其中小半变成了二氧化碳,多半转化成虫粪形式的生物降解颗粒被排泄出体外。

而被分解到这个程度之后,这些被黄粉虫排出体外的虫粪就已经可以在自然界中自然降。

黄粉虫幼虫吞食聚苯乙烯效率感觉上并不算高,却是已知自然生物中最快的了。

关键是这种黄粉虫其实还算是比较常见的,而且饲养也并不困难。黄粉虫还有另一个比较常见的名字“面包虫”。

“面包虫”经常被作为宠物饲料,甚至某些人也会吃。据说,因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炸之后味道也十分好。

常见且容易培养,似乎“面包虫”会成为了新的突破点。但想要沿着个思路研究,就需要发展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就是生物科技。

这个领域未来肯定是要涉足的。但是否应该从现在就开始。从现在开始的话,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就需要李亿峰来判断。那就又回到了最根本的两个问题,资金和人才。

放在平时,胡杨还会为了这个思路专门推演一下。但今天他的思路就到此为止。并不是他准备放弃,而是准备稍微整理整理现有情况,就全都发给李亿峰。

至于这个项目预计会花多少钱,人才到哪里找,研究周期,回报周期,是否应该投资等等,都交给他这个经济学专家来搞定。

顺便说说,李亿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上任之初,他就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关于这部分,他跟胡杨也提过。虽然只是非常随意的一句话。

至于具体招收了什么人,多少人,胡杨现在还不知道,其实也并不是非常关心。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是胡杨的处事原则。

当然这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很随意。而是要把谨慎的态度用在选人的阶段,只有这样在用人的时候才能放心的“用人不疑”。

选择李亿峰,就会给予最大程度的信任。当然信任并不是没有底线的,只是他现在距离胡杨的底线还远着呢。因为他想要李亿峰未来实现的目标,同样距离他们还“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