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打卤面(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12 字 2022-12-10

胡杨在丹东多停留了两天,去了一些地方,见了一些人,还喝了一些酒。没办法,吃吃喝喝总是免不了的。

丹东是华夏科技的后院。这里管理者总还是要搞好关系的。胡杨作为华夏科技的领导者回丹东,无论从哪个角度上,都要跟这些人正式的打个招呼。这是面子问题,而面子从来都不是小事。

差不多有关系都要照顾到,不管是“县官”还是“现管”,也都要照顾到。以现在华夏科技的实力,其实已经不太怕明目张胆的敌意。但对于后院儿来说,反而是那种隐藏在台面之下的小绊子反而会让人头疼的问题。

项凌江一开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很有典型性。铁腕出击,杀鸡儆猴,凡是撞上枪口的,项凌江都会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促使有关部门在尺度范围内给出顶格的处罚。

这么做的效果肯定是好的,任何人想要再向华夏科技伸手都要掂量掂量这个后果是否能够承受。

项凌江的做法胡杨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么做还稍微有点不够。奇正相辅,硬是够硬了但缺了点儿温和的东西。

所以胡杨提出要帮助丹东的有需要的中小学翻新或者维修校舍,建设锅炉房和厕所。最后还有一笔奖学金。资助考上师范院校的学生。当然这是有条件的资助。

除了要保证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另外还要承诺回丹东的学校任教。

这两个条件都不管苛刻。好好学习是学生的本分,而且现在的中专和大学大多数都还是分配工作的,基本也都是按照户籍分配。所以回丹东任教本身也算是正常安排。

当然也有一种例外,那就是在特别优秀的学生身上。他们有可能是考上研究生或者获得更好的进修机会,这种情况不算是违约。相反,胡杨还要再给一笔奖学金。

这笔奖学金的覆盖范围也包括所有丹东籍学生。只要是考上大学,华夏科技都会提供一笔奖学金。数字不会很大,但至少能保证学生都能体面的走进大学。

柏青也问过胡杨,为什么不干脆也把学费包括进去。胡杨回答的是,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奖学金是代表了华夏科技对于学习的鼓励。但如果把学费包括进去那就不光是鼓励,而是一种大包大揽了。

你想害一个人,才会给他不劳而获的机会。所以胡杨的态度就是可以提供无息的助学贷款,或者也可以申请有附加条件的助学金。但这些都不会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

除了教育这块,胡杨还提出要承接市政建设项目。这部分政府方面可以用很灵活的方式支付款项。而胡杨这边也明确的表示,价格上可以压得非常低,只要保证不让华夏科技这边赔钱就行。

胡杨的考虑是以这种方式参与到城市规划中。他太知道城市规划对于这个城市发展的影响有多大了。

未来困扰无数城市的“城市病”九成都是因为城规化阶段的短视和历史遗留问题。很多问题到了后期都是无法解决的。因为未来房价和地价飙升,会让解决问题的成本变得非常非常高,高到让人一看到那些排列的无数个零的数字就直接放弃。

作为自家的后院,胡杨可不想丹东未来也是这样。所以他要参与到城市规划,要在现在这个阶段就为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尤其是地下管网的建设、河道的规划、大区块的规划。如果不在早期就解决好,往后都会遇到无数的阻力。越早动手阻力越小成本越低,所以胡杨是真的不打算在这些工程里赚钱。

而用来说服大家的,就是十几城市的航拍图。

或许他们还没办法立刻理解,为什么要在地下挖那么多管道,明明现在只需要电线杆就够了。也不明白为什么要修建那么多的暗渠,明明丹东从来都没有过内涝的问题。

但看到那些航拍图上,那些世界著名城市整齐的现代化建筑群,还有航拍图里咱们自己的城市里那些凌乱甚至杂乱的建筑群之后。也都开始赞同胡杨的想法,谁不希望自己家更干净整齐呢。

胡杨当然知道这种对比并不严谨。城市的发展也不是只有干净整齐这一种模式可选。一个城市的好坏还被很多因素所影响。但考虑到他们的局限性,只能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说服他们。只要让他介入,那怎么搞还不都是他说了算。

两天之后,胡杨四人开车回到了沈阳。换了德国车之后,乘坐的舒适性明显得到了提升。胡杨和柏青两人窝在后座,真的能够舒舒服服睡着的。

开车的戚扬是见怪不怪,眼观鼻,鼻观心,专心开车可谓是心无旁骛。可副驾驶的邢鹏就感觉哪儿哪都不对劲了。

后来干脆和戚扬交换位置,这样也能开得更快点儿。因为戚扬为了让车更稳,全程都在控制速度。哪知邢鹏换座之后可是一点都不吝惜油门。

然而,胡杨依然搂着柏青睡得十分安稳。毕竟是在海上生活了几十天的人,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这点颠簸不算啥。

两个人轮班开车的效率自然是高的。中途除了吃饭之外就没有停下过,比预计还提前了半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