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改装客车(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14 字 2022-12-10

汇集了精兵强将改装车大队,虽然是临时调配但效率非常高。都是各个领域的高手,简单下达要求就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活也的确没有多复杂。

这里需要再强调的是,里面虽然调整了座位,但没有把客车改成货车或是客货混装。以现行交通安全相关发条和规定来说,这种改装被没有被明文列入违法项目。

在一九八六年的现在,以上这些行为都是合法的。但这种行为在以后肯定是会被明文禁止的。

客车内部调整的思路,就是普通露营车的概念。只是差了空调、冰箱和卫生间而已。没办法时间紧,要不然还真可以直接安个空调在车上。只需要解供电问题就可以。

考虑到北面的温度都不算高,有电风扇就差不多够用了,空调就下次再说吧。除了沙发座椅和几个柜子之外,车里还装了滑动的纱窗和窗帘。

冰箱原本也在改装范围内,但短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冰箱。主要是现在的冰箱压缩机不够牢固,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于是只能用几个保温箱来代替。还有热水壶之类的东西也都配上。

比较重要的部分其实还是车辆本身的调校。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减震都要重新调校。两个司机自己动手,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带着三分好奇和七分的八卦,胡杨还专门到现场看了看。至于为什么好奇,这两个人的名字和履历都有某些可以勾起好奇的点。

比如名字,两个字的名字是比例偏低的。因为传统上大多数国人的名字都是三个字。因为中间的那个字是族谱上规定的,就是所谓的字辈。

像什么,山朝明法,文元国开,维德芝钟,禄位天来,鸿恩显荣,功高三台,福泽永远,世代成材。还有,德可大诚思,运其文国扬,兴存万世法,志守如春荣,中庭辉临庆,福华永清平,秉功全成培,昌茂定振明……

名字只有两个字就是在起名的时候舍去了字辈,也就等于舍弃了族谱。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中,很多年轻人会自己改名字。

以这两个人的年龄来看,大概率是这种情况。如果是父母给起的,那他们父母的教育背景就应该不会太低。尤其是余进这个名字,不是普通人家会用的。

除了名字,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余进的资料上原单位写的是保密。其实很多老兵的资料上都会写保密。有些是因为部队还在执行作战任务,有些则真的是保密单位。

不过这些保密单位在圈子里其实基本上都能猜出来的。只是不会确实的写在档案上罢了。不过这个余进同志的单位,据说大伙还没有能确切的猜出来。这事儿就很有意思了。

华夏科技保安服务公司的老兵来源很广泛,但还是以野战军为主。因为来这里的老兵大约就是抱着两种目的。

除了不舍自己练就的满身战斗的本事,无法控制自己那颗渴望战斗的心。再就是那些奔着这里对于老兵这个身份的尊重和认同而来。

所以这里来自空军的老兵是最少的,其次是海军。至于研究所那样的单位根本没有。首先那些单位出来的都会有很好的安排,其次他们也从来都不是一线作战人员,对战场没有那种渴望。

改装车间自然是在车队的车库。这里场地和设备都是市里最好的。胡杨没有大张旗鼓加入其中,只是安静的观摩这些师傅的手艺。

看着这些高手干活其实是很享受的。常年累积的经验,会让他们在处理任何工作的时候都显得游刃有余。就算是最普通的东西,就都能做出质感来。

胡杨就发现这车里就有几个很牛逼的地方。客车的车厢长且宽,在行驶中是会发生一定程度形变的。所以里面的地板并不是一整块,而是多块拼接堆叠,留有互动的余地和空间。

这辆客车不是新的,是已经开了几年的旧车所以里面地板早就已经不平整。这次重新安装座椅就要拆掉旧装备再安装地板以及胡杨想要的沙发和柜子。

简单的弄,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固定在框架上,自然就可以避开地板震动的问题。但这么一来工程量就大了不说,而且框架是势必会与车体连接在一起,所以整个车身的震动也都会通过框架传到座椅上,舒适度也会大幅度下降。

所以他们选择技术复杂但工程量相对较小的做法,主要连接还是在地面,但再加一个辅助连接在车厢上。这么做工作总量是小了,但这个技术难度就翻了好几翻。连接点增加了三倍,其中大部分却都是需要保证伸缩或者弹性的软连接。这是对钳工技术是分大考验。所有没有固定标准的东西,靠的就是手感。

纯靠手感做出来的东西,看着是差不多的,但实际效果却可能是天差地别。

同样靠手感的还有焊工师傅的东西。虽然这些物件本身并不复杂,但那个焊缝是真的漂亮。整辆车上百米的焊缝,全都是一级焊缝。

焊工手艺可能是所有技工品类中,外行人最容易看出好坏的。越好的焊缝,越是规律均匀。尤其是氩弧焊的焊缝,鱼鳞状层层叠叠。从开始到结束,每片鳞都同样大同样宽,简直可以说是艺术品。

所有的工作,甚至包括给车身重新刷漆,都要在这一天之内完成。当然,这肯定不能包括油漆干透的时间。

满意,胡杨非常满意,甚至还有一点自豪。

在胡杨准备离开,去给大家准备慰劳晚餐的时候,他突然看到某个在这里有点违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