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城市化,工业化-下(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17 字 2022-12-10

工业化是因,城市化是果。如果没有不太恰当的制度约束,工业化必然伴随着城市化。试图提高城市化比例,就必然要从更深入的工业化入手。

工业化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化则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这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人。

胡杨又滋溜了一口茶水,说道:“改革开放之后的这近十年,我国人口自然流动速度在逐年加快。而且我认为这个速度还会持续增加。并且随着彻底粮票退出流通环境,这个提速将会是跃进式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动力,就是收入差距。农民的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还是非常大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这种差距还会变得越来越大。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祝老自然的接道:“除了收入差距还有什么?”

胡杨沉声说道:“是户籍,以及一系列与户籍有关的问题。”

提到“户籍”这两个字的时候,胡杨的注意力就停留在祝老的脸上。这个词是关键、是核心,也非常敏感。

胡杨接下来要说的话,也会根据祝老的反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祝老的脸上并没有出现在胡杨不想看到的反应。而且祝老对于这个词的反应并不明显,似乎是对这个词的出现也并不是那么的惊讶。由此也更加确定祝老这次突然出现并不是个巧合。

综合这几天情况来看,情况应该还是偏向乐观的。

祝老缓缓点头,说道:“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声音,但大家在讨论的时候都很克制,也都很注意分寸。”

胡杨表情轻松了少许,点了点头说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会这么成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个政策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而下个阶段,走进城镇同样也会明显提高农民的收入,他们自然也会离开农村走进城镇。

人可以走,但土地和户口带不走。这就让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的成为城镇人。三个大问题就摆在了他们的眼前:就业、医疗和子女上学。这些坎儿过去不去,他们就没有真正的走进城镇。”

祝老沉默了片刻,才开口说道:“我相信你肯定能明白,我们国家的现状就是,必须坚持户籍制度。”

胡杨点头说道:“我这是希望在不触碰原则问题的前提下,寻找出某些迂回的路线。在小范围内的解决这类问题。”

祝老思考了片刻点头说道:“就业,医疗和上学。的确都是最核心的问题。你现在有什么成熟的想法吗?”

胡杨笑着摊了摊手:“不成熟的想法还是有的。可是祝老啊,这么大的问题,而且还是三个。我这几句话可说不清楚啊。”

祝老抿着嘴沉思,胡杨说的也没错。这三个问题的确太大了,而且涵盖的范围很广泛。就算是单其中一两个分支都可以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这个时候让胡杨给他详细说下想法,的确有点不太合适。但祝老也并不打算就此放过这个话题。

于是祝老说道:“不能详细说,那就说个框架出来。细节咱们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说。”

胡杨“勉为其难”的点头答应道:“行,那我就大概的说说我那些不成熟的想法,都还是我不成熟的想法,多了少了,深了浅了,您也不用太往心里去。”

祝老端起茶缸子看了胡杨这么再三强调不成熟,说道:“你放心,我年纪大了,记性早就没有那么好了。”

两人又举起了茶缸子相视一笑,默契达成。

胡杨稍微整理整理思路,稍微打了下腹稿,然后开口说道:“这三道坎相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压力最小的就是就业。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其中不仅是工厂的工人,还有给这些工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的配套衍生岗位。人总是要有衣食住行的需求。这些都是基本需求,当你的收入足够充裕之后,也就必然会想要更多和更好的东西。这就会带动周边消费,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就业这道坎儿,说的简单直白一点就是能不能做到同工同酬。”

祝老问胡杨:“只需要同工同酬就够了吗?”

胡杨笑着说道:“如果您真的对这个问题有疑惑,那我只能说,您虽然下来了很多次,但看到的还不够多。”

祝老立刻板起脸:“敢这么说话,你就不怕得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