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现代生态农业(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660 字 2022-12-10

现代和农业的中间再加上生态两字之后,就代表了一种更新的理念。

关于环保的话题,已经喊了几十年了。但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全世界各国其实都没太过关注环境问题,即便已经有很多科学家发出各种预警,但和眼前利益相比,绝大多数的领导者都选择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

这一点上,是具有普遍性的。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的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就越发严重。但对于财富的执念总是让人们从来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只有当情况发展到十分严重的时候才会想要去解决问题。

未雨绸缪和亡羊补牢,结果当然不可能相同。

相对而言,我们的国家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做到了最好。未来几十年里,中国植被覆盖率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仅这一条,就甩了那些对自己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选择性失明的所谓发达国家几条街。

植被覆盖面积的增长,除了显性的减少了戈壁和沙漠面积之外,更重要的是大量代谢二氧化碳,减缓地球温室化的进度。虽然全球变暖的过程始终没有停止,南北两极的温度也始终在不断升高。但至少我们正在努力。而不像某些国家那样,只为自身利益考虑,始终推诿各种他们作为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

生态现代农业这个概念,在胡杨上辈子所在的时代也是个很新的概念,而且并没有被广泛的认同。但胡杨很确定的认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必然是未来的大趋势。就像矿物燃料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就像清洁能源必然会上位。

当然这个未来是真的未来,三四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的未来。这对人来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而对自然环境来说却是非常短暂的,所以更要从现在就开始。

自然环境的平衡是非常脆弱的,而人工种植和养殖的平衡更容易出问题。因为人工种植和养殖,就是要将这个系统变得简单。简单才好操控,简单才会高效。简单的机械系统是经久耐用的,但简单的生态系统却是极其脆弱的。

因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本身就为了承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和影响。多样性中那些看似并不重要的部分,其实是整个系统的“意外保险”。

而关于这一点,人类的傲慢和自大已经让自己吃过了不少苦头。比如病虫害的耐药性,比如想当然的外来物种引入,大量生物的快速的灭绝等等。也难怪有人会把人类称之为“地球癌症”。

人类的活动的确对大自然产生了太多负面的影响。而且造成的后果中,大部分都是不可逆的。

有道是,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人类同样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分子,早晚都会承受人类自己造成的这些后果。

所以才会在现代农业的概念之后,又有了现代生态农业的概念。只是加了两个字,但核心的思路和方向却有非常大的区别。

现代农业的核心三大块,种子、化肥、农药。

种子的部分,追求的目标是高抗病性以及稳定的产量。为了这些目标,甚至是可以牺牲部分产量的。而在播种之前,还可以通过给种子浸泡药液,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性。除了现在正在进行的杂交培育,未来还有“转基因”和“太空”培育这两个大方向。

化肥不用说,目标就是更快的给作物补充营养元素。但问题是,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一系列不好的后果。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土壤逐渐板结。不仅会影响到含水量,还会影响植物扎根和类似马铃薯这类作物的产量。同时化肥通过水解进入环境之后,也会导致自然环境中微量元素失衡。结果就是某些动植物疯长,从而侵占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本地生态链崩溃。

农药,是三者之中对环境破坏最大的。就像人类滥用的抗生素,农药在有针对性的杀死某种有害的生物的同时,可能连带着还会杀死其他多种中立甚至有益的生物。而关键是很多时候,不仅无法杀死有害生物,甚至让这种有害生物不断的产生了抗药性。

就像人类滥用抗生素会产生的超级细菌和超级病毒那样,滥用农药也会有可能制造出“超级害虫”。

自动化和智能化,并不是现代化农业的终点,生态化才是。

这个理念放在胡杨上辈子都还有点新潮,所以他还从没有跟大家说过。但这次回国之后,胡杨已经着手完善华夏科技自己的农科研究部门。设备和场地都没问题,人员这块不能上来就有太高要求,基本上都是边工作边学习,以实战代培训。

不过总体来说问题并不是很大。农科这个方向上,初期研究有很大部分都是搜集资料、采集样本、长期观察、资料分析。这些对于新手来说都是比较容易上手的。而在这些基础工作之上才是专项研究。这些就必须要找专业人才来完成。

现在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还缺少一位有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只能像其他部门刚刚组建时那样,由胡杨自己先兼任着。等日后找到合适的人选才把这个部门交给他或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