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再回漠北(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67 字 2022-12-10

在1984年之前,世人对于“臭氧”和“大气臭氧层”这两个概念,基本都是没有什么认知的。

直到几个英国科学家将“地球大气层有了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这个惊爆的消息公之于众。大众这才开始关注这个肉眼根本看不到的东西。

臭氧层的作用就是吸收绝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阳光穿过臭氧层之后,只会携带很少量的紫外线。而当臭氧空洞产生之后,阳光总紫外辐射的总量就会急剧提升。

而过量的紫外线会对地表的几乎所有生物都造成负面影响。

科学家很快发现臭氧空洞的主要成因就是氟利昂r11的广泛使用。在这个消息一出,就引爆了舆论。

国际社会很快就达成了共识,要消减氟利昂的使用,并大力开发替代品。即便如此,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到2070年大气臭氧层才能恢复到1980年的程度。

这个r22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比r11小了几十倍。是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r11的主要替代品。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华夏科技是多花了点钱,却有可能因此而刺激刺激国内的市场。如果真的让很多单位愿意主动升级产品,总比未来被市场倒逼着不得不升级来的好。

至于让福生大哥来决定以后的合作对象,胡杨倒是认真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既然他们能联合起来的抬高价格,那就要承受高利润带来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他们让大哥心里不爽了。那做兄弟自然要给他找个顺气的机会。

这件事敲定之后,胡杨问郁工:“如果确定用他们r22,那成本会超出预算多少?”

郁工摇了摇头说道:“不会超,现在看来。成本应该是是预算成本的90%左右。”

这会轮到胡杨感到意外了:“竟然没有超预算,怎么做到的?”

郁工解释道:“热棒的设计原理本身不复杂。制造上主要有三个重点环节,那就是主体材料,焊接和内部填充物。填充物这块虽然没有控制住成本,但材料和焊接都比预算低了很多,尤其是材料这块,比预期节省了将近三成。”

胡杨随即问道:“这次是沈阳那边都派了谁过来?”

郁工说道:“是陈琳和董师傅。”

胡杨有些意外:“董师傅也来了?”

陈琳是柏青亲自挖来的电焊高手,这次派到这边来胡杨是知道的。董师傅是华夏科技仅有的几个八级钳工之一,那可是全公司的宝贝。

郁工接着说道:“是这样的,热棒对焊接这块的要求特别高。光是陈琳一个人操作,那效率太低了。

正好董师傅他们在沈阳那边开发出了一个操作平台,可以辅助电焊过程中对于焊件的移动和调整。稳定非常性好。所以这次干脆就把董师傅他们都请了过来,在这边安装这个设备。”

八级工在华夏科技的地位可是十分的高。这不仅体现在收入方面,他们工作的自由度也非常高。

除了特定需要他们出手的重要工作之外,这些老师傅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带徒弟。偶尔搞些小发明之类的,单位也是持非常鼓励的态度。从研发的设备到材料,基本上都是尽量满足。

有这么好的氛围,那些老师傅们时不时的就会鼓捣点东西出来。刚开始胡杨还是会特意关注,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太具有推广价值,所以慢慢的他们也就不会专门提到这些小发明小创造。

郁工继续说道:“有了这个设备之后,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都提高了很多。另外铁西特钢那边最近进行了小规模的技术调整。新出炉合金的物理属性比之前提升了13%左右。

这样算下来,整体的用量就可以减少5%。加上焊接那边的成品率提高,同样降低了单位成本。综合起来就是现在只用掉了预算90%的结果。”

这个结果胡杨是非常满意。高级技工果然都是宝贝啊!他们鼓捣的那些东西,十个里面能出一两个好用的,就完全能可以收回所有成本。

胡杨听了郁工的描述之后。这个东西应该是类似全自动加工平台上的自动上料系统。只是董师傅搞出来的应该是个半自动的版本。

但因为出自他们几个高级技工的手,而且还是他这个老钳工亲自安装。这个平台的精度将会非常高。

郁工进一步解释:“热棒的效果已经进行了两轮实验,虽然没有完全达到最佳效果,但完全可以正式进入量产阶段。除了热棒之外,其他路基覆盖材料都已经落实,这次进山就能看到。另外你再看看这张地图。”

说这郁工从最下面抽出一张地图,指着上面的虚线说道:“这是按照你的要求,精确勘测出的季节性冻土的边界线。地温数据我们是以周为单位采集的,很多,所以这次我就没有带过来。”

胡杨看着地图说道:“按照国外权威机构的预测,全球变暖至少在未来二十年是不可逆的趋势。这对季节性冻土是会有很大影响的。这条线要长期关注。”

屋内几个人都有些惊讶于胡杨的再次惊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