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制造先例(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20 字 2022-12-10

城市规划的问题从来都不个小问题,却总是容易被人忽视。因为这些问题表现出的“症状”大多并不那么惊天动地。

但是城市为了治疗这些小“症状”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类和财力。

城市道路就是个典型。相信很多生活在新世纪的人,每年都会遭遇若干次修路。很多时候都是上个月刚给修完,下个月又刨开。

为什么会这样?

笼统的回答就是,市政规划出了问题。

具体的回答,就是各个部门之间严重缺少沟通和配合。而能够整合这些的部门失职或者说无力。

路的下面有什么?

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污水管道、排水管道、电器线路管道等等,在北方还会有暖气管道。

也就是说,自来水、煤气、电力、供暖和市政部门,全都有权利申请挖开地面,铺设或者修理他们的管道。而理论上主管部门没有理由拒绝。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路刚刚铺好没几天,就又再次被挖开,填上,然后又挖开...

好的规划是应该有远见的,能够看到未来城市的发展态势。给城市发展留下空间,而不是制造枷锁。

这次和贺平源见面,主要就是为了确定是建厂还是修路的问题。现在已经确定了修路这个方案,那接下他们就会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

更具体的内容胡杨虽然也有些想法,但今天他已经说了很多了。那些内容他可以换个时间单独和贺平源交流。

胡杨之所以这么努力的想要影响贺平源他们这些人。就是为了能够制造许多的“先例”出来。

先例有什么用?

先例的作用就是当大家陷入讨论中无法得出结论,或是并没有那么明确的决定时,用来参考和借鉴的“前作”。

自古以来“惯例”、“先例”、“判例”,就是前人留给后人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给后人分担责任的挡箭牌。

创新,需要的可不仅是智慧,还需要勇气。很多时候阻挡人们走出那第一步的,其实就是最实在的利益和风险。

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如果我因为失败而被追责怎么办?我的付出和收获会成正比吗?

要不然,还是遵循惯例吧。要不然,还是参考先例吧。什么也不改,总不会有错。墨守成规的风险最低。

没有简友德在身边的日子,胡杨在喝酒的时候总是会显得很“吝啬”。贺平源是熟悉胡杨的,所以今天这顿饭大家在酒的方面也都比较克制。胡杨也看得出来,这几位都没有尽兴。

席间贺平源问胡杨接下来的行程,薛嵩可是非常想见下他。当初认识的四个人中,就属薛嵩和胡杨见面的次数最少。

胡杨让贺平源转告薛嵩放宽心,这次肯定有机会。这次胡杨至少要在林子里待上七八天,或许时间还可能时间更长。

原本胡杨是准备第二天就出发,但两个意料之外的电话让他决定再多等一天。

等让他改行程的人并不多,但牟望北现在还算是其中一个。

严格来说牟望北并不是华夏科技的人。他与华夏科技的关系更像是种特殊形式的合作。只不过这种合作中,华夏科技掌握的几乎所有的主导权。

因为是合作,所以牟望北除了合作之外的时间还是会做自己的生意。不把他收入华夏科技有两层原因。首先是胡杨很期待牟望北能再次重现,他上辈子听说的那些壮举。其次就是胡杨对这个人心性并不是非常满意。

综合这两点,他更愿意把牟望北这个“北方第一倒爷”,放养在华夏科技之外。

放养,其实也是养。总还是要时不时的稍微关注关注。

改装客车子再次上路。车上还是七个人,少了祝老祖孙俩,多了牟望北和他的保镖。福生大哥和郁工他们昨天已经先一步离开了。

以前胡杨曾经给牟望北派过保镖。现在那两位都有了新的任务,牟望北就自己雇佣了保镖。而且还是从北面雇的外国保镖。别的不说,光冲那个狗熊般的体格,这钱就不算白花。

可能是因为这位狗熊在身边的缘故,这次牟望北面对胡杨的时候,态度稍微有了那么点变化。有些回到当年初见时那种指点江山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