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招标投标(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04 字 2022-12-10

名正言顺!

这个词让贺平源和马红旗几个人都很疑惑。

名正言顺从来都不个问题。在我们国家过去的体系中的,无论是政府对企事业单位还是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只要一把手领导认为可以,那就是名正言顺的。

也就是说,只要在座的几位认可华夏科技的设备,在合同上前签了字,那所有这些就是名正言顺。

他赵援朝可是大院的孩子,他们应该是对这些体制内的基本规则最熟悉的群体。实际上大院孩子倒腾批文获利的事情也真不是什么新闻。

大约可以算是既得利益者的赵援朝,为什么还会提出这么个自己增加限制的说法呢?

胡杨给他们了个解释:“这次理论上我们的确可以直接敲定合作。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以后。每次大宗的政府采购都用这种方式定下来吗?”

贺平源说道:“可是华夏科技的确是最合适的。我们都这么认为。”

胡杨点头道:“这点我承认,华夏科技也有这个自信。但华夏科技只有一个,我们也不可能覆盖所有政府采购品类。那些我们覆盖不到的部分,你们要如何解决。还是沿用以前的方式吗?”

几人交换了眼神之后,都默默的点了头。但他们的脸上都还带着疑惑,因为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没有困难,自己制造困难。”

胡杨很理解他们此时的想法。用权力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搞得这么麻烦,为什么要给自己现在拥有的权力增加限制。

这是个可以延伸到无限大,却同时也能够只用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

胡杨给他们举了一个例子:“今天你们的权利可以让你们决定与华夏科技合作,这没与什么问题。

但如果赵援朝想要你们跟其他单位合作的话,你们怎么办?而如果是比赵援朝更有力的人物出手呢?今天我们能够享受的便利,未来都将成为了我们最大的阻碍。”

在座都不是愚钝的人,这个例子让他们都清楚了胡杨在担心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

胡杨接着说道:“未来这里的发展会越来越快,政府采购将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

华夏科技能参与的比例必然越来越小。那个时候要怎么办,还是沿用过去的老套路吗?能保证质量吗?能保证性价比吗?能保证售后吗?”

马红旗说道:“以后我们可以增加审核和监管的力度。只要我们提高标准,应该就可以。”

胡杨微微摇头:“提高标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要从制度和流程上想办法才能,根本上扭转现状。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开创一个前无古人的先例。

注定会被后人各种审视和分析。现在没有任何问题,不代表以后也不会有问题。细节上我们要更加谨慎。

所以这次华夏科技与你们两省的合作,不能采用过去的方式。我们要用新办法。”

贺平源问道:“什么新办法?”

赵援朝说道:“你们要公开招标,我们要公开投标。”

“招标投标”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办法,但在体制之内却是十分罕见的。或者也可以这么理解,大多数时候在体制内几家单位竞争靠得都不是产品的质量。

这也是计划经济体系走向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产品的质量不再是最重要的属性之后,就必然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

公开的、尽量公正的,招投标是保证现有国情下市场秩序的良心发展的重要条件。

这不是胡杨自己想的,而是未来市场经济自己的选择。胡杨只是提早的把它弄出来而已。

至少在东三省内让招投标成为惯例。这样能大大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

而关于招投标的个体系和操作流程,胡杨稍微简化了点。

招标这块的重点就是要公示和确定评定标准。公示很好理解,而确定评价标准中会需要细分成“最低报价”和“专家评分”这两种。

最低报价很好理解。比如贺平源所在的省份要修条路于是公开招标。结果有五家单位表示想要投标。

这之后招标单位需要审核这五家单位的施工资质。也就是看他们有没有能力完成他们所招标的工程。

审核确认有资格之后,再通知通过审核的单位可以制作投标书。在多方保密的前提下,最低报价者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