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抄底的最佳时机(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36 字 2022-12-10

任何奇迹的背后,少不了某些必然的因素。日本的经济奇迹背后就有这么两个强大的必然因素。他们就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大家都知道作为战败国,日本战后是受到美国“管理”的。在最开始的十年中,美国对日本的“管理”方式是很有美国特色的。

美国对于日本的外贸和金融进行全面控制,把持了日本的进出口审批和外汇管理权。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日本就会成为美国事实上经济殖民地。

但不要忘了,还有另外一个超级大国的存在。

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日本的战略定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日本成为了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桥头堡。因此美国立刻改变了对日本的态度。不但给日本巨额贷款,更进行了一系列技术转移作为支持。

从战后到七十年代末,日本七成国际贷款都来自于美国。

而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较低的资源价格,又给了日本这个资源匮乏国家极好的生长环境。

在1973年之前,国际原油价格便宜的令人发指,平均每桶不超过2美元。

而由于战后各个国家蓬勃的发展,给日本带来了最广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同时在借助美国的庇护下。

日本充分利用了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和较高教育水平的优势,迅速占领亚非拉市场。

日本在战后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是采取高投入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方式,同时加大产业投入。

同时,由于资本累计的急速增加,日本大量购买了欧洲和美国的先进技术,平均以每五年翻三倍的速度递增。

在高速成长期间,日本前后总共引进了两万多项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日本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日本并不是简单的对先进技术进行模仿,而是花费巨资进行改进,其引进技术和开发的比例上是一比四以上。

同时胡杨还专门提到了国民教育程度。日本是亚洲地区国民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不仅是文盲率低,而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还是亚洲最高的。

进入八十年代,日本已经坐稳全球第二经济体的宝座。尽管政治、军事仍然被美钳制,不过在经济领域已然形成强大竞争力并对美国构成冲击。

而此时又是那个超级大国让国与国之间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进入八十年之后,两大超级大国的博弈开始逐渐降温。

其中之一逐渐显露了疲态。相应的日本的战略地位开始下降,于是美国再次偷偷的摸出了屠刀。

在胡杨上辈子那个时间线中,在1985年会诞生出《广场协定》。就是这个协定直接为“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画上了句点。

从《广场协定》开始就是日本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失去的十年”。

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等五个工业发达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于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签署的协议。

目的在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的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

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如今1986年的现在《广场协定》还没有出现。但胡杨始终相信,美国的屠刀虽然还没有明晃晃的亮出来但肯定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胡杨专门提醒过李亿峰要对日本和美国的几个特定领域,进行特别的关注。

其中重点关注对象之一就是半导体产业。

不管是热战还是冷战,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即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会逐渐产生财政上的赤子。而美国的风格就是,国内有问题就去找外国的麻烦。

于是美国就留盯上了贸易顺差已经非常大的日本。

实际上进入七十年代之后,日美贸易顺差就已经明显的持续增大。那个时候美国就对日本下过一次手。

日本有家卡西欧公司主打计算器制造,当时在美国电子产品市场中占比超过80%的份额。

这是一个很好的靶子!

七十年代初期的时候,美国借口卡西欧公司违反《反倾销》法案,拒绝向日本继续提供核心ic,这是半导体技术的核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