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经济形势分析(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33 字 2022-12-10

胡杨和李亿峰在最快时间内拿到日美两国87年第一季度的公开的财报。

总体来说,就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前一年《广场协议》的广场协议产生的核心原因,就是为了解决美国居高不下的赤字问题。而想要解决赤字问题,美国人那最先想到的就是贸易逆差。

而解决贸易逆差的办法,美国人想到的就是促使美元有序贬值,以提高美国对外贸易竞争力。

而1985年美国与日本的贸易逆差就有近500亿。差不过是全部美国贸易逆差三分之一还多点。所以,这肯定要从日本这里下手。

而同时,作为西方阵营的经济和政治boss,美国如果过不好,那大家就都过不好。所以帮助美国稳定贸易赤字,也是西方阵营各国愿意去做的。

包括日本在内,其实对于这个协议并不是那么抵触甚至有可能还很希望这样。

然而,协议签署并执行了将近半年,各国货币的确如《广场协议》约定的那样有序升值。

美元也在有序的贬值,但贸易逆差却并没有减少,依然有超过1200亿美元。而同时日本的贸易顺差则在进一步的扩大。

不过李亿峰从财报中还是发现了些许的变化。日本的整体经济在数字上是增长的,但核心的贸易出口却是有所降低。

还是在1987年,日本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债权国。猜猜谁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当然,毫无悬念的就是美国。

对于眼下这种情况,日本的大藏省的反应很有意思。当然这不是个省而是个行政单位。

大约相当于其他国家的财务部。主管日本的财政事务,是负责税收、国债、印钞、银行监管等重要职务的行政官厅。

大藏省的反应中有两点很值得关注。首先是会进一步调低利率,其次就是鼓励向美国本土投资。

后者胡杨称之为,小弟给大哥的雪中送炭。而前者则被李亿峰简单直白的概括为“昏招”。

李亿峰解释道:“我从去年开始就在研究日本的经济。日本的核心增长点是外向型加工。首先进口原材料,然后加工成高质量工业品,最后出口赚钱。

而这种的关键就是低汇率。在七十年代之前,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始终保持在360:1的水平。1971年美国出台尼克松新经济政策让日元大幅升值一次从360:1升到了300:1。

接下来从1973年到1978年又升值了一次,从300:1到了210:1。日本的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美国产生了影响。

主要体现在钢铁、电子产品和汽车领域。八十年代日对美国贸易顺差高速增长。

1972年贸易顺差只有49亿美元,而到了1985年已经到了近500亿美元。日本能够实现这么大的贸易顺差,靠得就是出口。

他们现在选择放弃这个优势,难道不算是昏招吗?”

难得李亿峰开金口说了这么多,主要是因为今天这个屋子里不光有胡杨,还有罗鹏程和那位老罗。

他们出现在这里,所代表的不只是他们个人。所以李亿峰这些话,也不完全说给他们听的。

对于昏招这个看法,胡杨内心中是充满了崇拜的。

胡杨在之前各种场合都在说,这次《广场协定》可能会导致日本经济出现问题。而他给出的理由都集中在日元升值这个点上。

而实际上胡杨知道,日元持续升值只能算是诱因之一,可能并不能算是主因。但是胡杨还是在用这个理由,因为这个理由的逻辑很简单,很容易被理解。

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能像李亿峰这样,能从无数的数据中找出核心问题,并依据这些数据推测出几年之后经济运行情况。

要知道日本在未来六十个月内,都会保持着交高的经济增长率。这种趋势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也依然不会减速太多。

而《广场协定》带給日本的正向改变在最初几年中,是十分明显。这种不仅经济上,还有更多的层面。

而李亿峰在1987年的现在就看出问题,哪怕只是端倪也足以证明他的妖孽程度。

胡杨心里是尊敬的,但其他人则是疑惑的。尽管李亿峰已经说了很多话,已经尽量详细的进行了解释。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的话还是有些晦涩难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