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华夏农机的成果(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695 字 2022-12-10

拆分和整合可不是赵援朝的发明创造。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早已经有专精这种项目的公司。这像他们会把开除员工也变成专门工作一样。他们管那叫人力资源整合。

拆分和整合的成果是很显著的。不仅让赵援朝赚到了利润和口碑,更盘活了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资产,把他们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

而赵援朝他们与国外那些专精拆分的公司有点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更加关注的人,尤其是那些被拆分之后剩下来的人。

按照一般的标准来说,这些人都是没有足够价值的。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没错。那些技术上没有特长,教育程度又低的人,的确是很难被保留下来。

但赵援朝不是只看重经济价值的资本家。他们开始拆分整合企业和工厂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榨干他们最后的剩余价值。

只要不是那种精神上懒散和不思进取的,还幻想着继续在大锅饭的体制中混吃等死的。赵援朝和华夏科技都会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

但拆分和整合并不是万能的。东北的结构性问题,只能用结构性的改变来解决。胡杨过去的努力和现在赵援朝的拆分整合,都还只是停留治标不治本的层面上。

还是那句话,做出努力就比什么都不做要强。量变不一定能导致质变,但质变之前肯定少不了量变的积累。

去年胡杨坐着改装客车逐个考察并拍板的农场,今年都开始了运作。只是因为各地具体状况不同,进度上稍微有些差别。

其实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种特殊形式的拆分整合。把零碎的耕地拆开之后重新整合成有利于机械耕作的大面积地块。而被拆分出来的不仅是地,还有很多种地的人。

这些人又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离开这里到城市去。华夏科技会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并且解决基本的居住,子女上学和医疗问题。

第二部分是选择留下的,主要是年纪比较大的村民。华夏科技会与当地的村镇政府进行合作,尽量解决这些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

第三部分,同样是选择留下但还是想要种地的。并不是所有地都适合进行集中的机械化耕作。剩余的耕地就可以搞精耕。

在东北主要就是暖棚种植。所谓暖棚,就是供暖的塑料的大棚。暖棚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环境影响,出产反季节的蔬菜。如果做得好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暖棚种植也是农科部门研究的重点,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极佳途经。除了暖棚之外,养殖业和畜牧业也都是发展的重点。

东北的工业占比高是没错,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肥沃的黑土地。尤其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农业这块的潜力是巨大的。现代农业代替传统农业势在必行。

华夏科技自主研发的大型自动化农用机械,已经生产出了针对玉米和小麦的第一代系列机型。

虽然并不是完整的系列,但这个进度已经比胡杨预想的快了很多。这主要归功于ys-10研究团队过半都加入了农机研发部门。

电子传感、自动化编程,这都是在ys-10上会用到的技术。同样也是大型自动化耕作系统上会用到的关键技术。这些搞飞机到农机研发上面来,大约也有个四五成算是专业对口吧。

有了这些专业人士加入,大型联合收割机也可以提上日程了。深耕、播种、除草、施肥的技术门槛相对比较低,之前国内就已经有了这些类型的设备。

不过这些设备自动化程度并不高,大多都只能算是半自动的。所以在实际使用中,这些设备无法应付这么大规模的耕作需要。只有在实现了自动化之后才能让几个人,就能种完几十上百亩的地。

在农机领域真正体现技术含量的还是联合收割系统。这方面日本现在是世界领先的,久保田的联合收割机是现在世界上最好的。美国人的设备也不错,但相比日本的同类产品,少了点对于细节的追求。

虽然联合收割机并不在限制名单里,但卖给中国的价格却是最贵的一档。经常都会是成倍于其他国家的订单价。

靠非正常渠道是可以搞进国内,但联合收割机和类似设备的需求量太大,所以这个方式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还有售后维护的问题。

这些非正规渠道购入的设备,别指望厂家会派人来帮你维护。就算他们真的肯来,那个代价也准备让人肉疼。

自己造难度肯定是巨大的。但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政治的角度,这都是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