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4章扬起的飞尘(1 / 2)

诡三国 马月猴年 1010 字 2小时前

如果谁都能事后得到了结果之后,再去反推之前的过程,那么人人都会是诸葛亮,但是只有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能提前做好了预案的,才能算是智者。

斐潜不算是智者,但是他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毕竟这么多年来,身处在这大汉旋涡之中,又是身居高位,掌握了足够的资讯,如果还是处处都被算计,而不是谋划在事前,那么对于斐潜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失败。

仅从战略的层面上来说,曹操进攻河东的运城盆地意义不大。

因为河东运城盆地,是一块『通』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既为通形,则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胜。

高阳不是某个县城,而是指高处和阳面。曹操先在中条山修建大营,然后才逐步进入河东运城盆地,这无疑就是其兵法理解透彻的表现。

可是这个『通』是有时效性的。

因为春汛要来了。

受到倒春寒的影响,大河上冻的时间比往年更长,这使得曹操在前期渡河的时候更具备有威胁性。因为曹操可以有机会打通河东到关中的几个渡口,不仅是威胁平阳,也可以进兵关中。

但是很可惜的是,曹操的这个战略被破坏了。

司马懿超常发挥,拦住了曹洪的脚步。

即便司马懿没能挡住曹洪,那么峨嵋岭上的张绣会成为临汾的新防线,而在大河西岸,庞统带着骑兵已经移军左冯翊,一样不会给曹军留下什么偷袭关中的机会。

曹操的第一步拉扯,没能成功。

包括曹操试图引诱斐潜的计划,也同样是失败了。

斐潜的沉稳,超出了山东这些人的想象。

在山东人的印象之中,斐潜应该像是那些西凉武夫一样,动不动就是抚摸着长枪大叫饥渴难耐,然后就是带着人马咣咣咣的往上冲……

山西擅攻,山东擅守,这是大汉的认知。就像是经常有人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实际上是同一个道理。因为原本在山东的庄园经济政治体系,决定了山东人的习俗和选择,而山西和游牧结合较深,也导致了山西人有游牧的一些习惯。

斐潜不来主动进攻,那么原本的通地,就在渐渐的变成了挂地。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所以后续曹操就开始翻脸逼迫运城盆地之中的乡绅士族,开始大规模的驱赶运城百姓……

甚至杀戮河洛的民夫。

这些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曹操随便想要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都有其中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