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数百万两白银的大生意(2 / 2)

在和珅平静的叙述下,一座座金山银山,渐渐的浮现在了蒙彦的眼睛。

饶是以蒙彦的老奸巨滑,也不免微微失神。

“………………”

蒙彦一对虎睛骤然灼亮,死死盯着和珅,呼吸都微微有些急促起来,额头一层细密的汗珠,渗了出来。

“这几种品质的玻璃,你是怎么得来的?”

蒙彦的双眼,此时此刻,再也离不开那三件玻璃薄板。

随即,他对着和珅急切的问道。

“……………”

“哦,这是侄儿在一本古书之中找到的机巧配方。”

面对蒙彦的疑问,和珅脸不红心不跳的将胡弄其他人的说词拿出来,再骗蒙彦一遍。

…………

“这三种玻璃,你还对谁说过?还有谁知晓?”

蒙彦的语气之中,隐隐透露出了抑制不住的激动之色。

看着一脸激动之色的蒙彦,和珅摇了摇头,说道。

“除了我的那些心腹之外,大伯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我自从研制出来后,从来没有对任何外人谈论过。”

蒙彦闻言,顿时就松了一口气。

他的一双虎目,神光凌厉,深深看了和珅一眼,他实在想不到,自己的这个便宜小侄子,居然拥有这等可以赚大钱的好东西。

在这一刻,蒙彦大为庆幸自己没有将这小侄子给拒之门外,否则这等好事,那还能够第一个轮到自己吗…

“……………”

世界上的事情,很多都是人为虚幻的,可是因为心中的贪念,或者其他原因,很多人自我催眠,选择了相信虚假的谎言。

就比如说,现在和珅对蒙彦,所说的诱惑之言。

和珅命人打造的玻璃,在某些方面,固然要比瓷器好用的多,成本也不比烧瓷器的成本更高,但在最开始销售的时候,销量一定不怎么好。

任何新鲜的事物,想要百姓们接受,就必须要花很长的时间才可以。

按照和珅的估计,没有个半年到一年,销量很难提上来,没有销量,就算成本再低,也卖不了多少钱?

而且,虽说十五个铜板的生产成本很低,但是,和珅跟蒙彦说得却是七十五个铜枚,成本价格直接翻了五倍。

和珅这么做,虽然能压榨蒙彦的利益,吃掉最大头的好处,将原本的五五平分,变成他自己占九成,蒙彦占一成都不到,可却也会将玻璃的价格,大大的提升。

在清朝一百铜版可以换一钱银子,而十钱银子就是一两白银。

十两白银,就足以卖一个成年男女。

假如和珅将黄晶玻璃卖到一钱半的话,虽然利润很高,可以赚取十倍以上的利润,但一钱半的银子,对于老百姓而言,还是价格偏高。

乍看起来一钱半的银子,看起来不是很多,和珅如今吃一顿早饭,花费的银子,都不止于此。

这么说吧,和珅雇佣一个普通仆人,一个月的花费也要好几两银子。

“…………”

但是,世家豪门的日常生活花销,岂能与平民百姓,一碗稀饭,一根咸菜便可以满足的艰苦生活相比…

“…………“

说实话,这四年间,和珅也亲自去过普通农户家住过一个月,也算是了解民生疾苦了。

他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生计之难。

普通三口之家的百姓,辛苦一个月,也不过三四钱银子左右罢了。

一钱半银子,就相当于普通三口之家老百姓半个月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多少百姓能买得起玻璃制品呢?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即使普通的瓷器,在老百姓眼中都算是奢侈品了,平时放在柜子里,就像是守宝贝一样守着。

这个时代的的百姓,固然不下于四万万,但是能舍得买玻璃的百姓,能有五十分之一就算是不错了。

当然了,和珅对蒙彦所言,也不算假话,因为就算只有五十分之一的百姓能买得起玻璃,那也是几千万人的天然大市场。

………

蒙彦不了解这些,也不想了解。

他只关注国家大事,至于普通百姓的实际情况,并不属于他关心的范围,他只能依靠自己的猜想,来进行推测。

说实话,谈到这里,就不免扯到,因为所占的位置和角度不同,所产生的认知障碍了。

认知障碍指的是,一个正常人,在认知功能中的某一项,或者多项出现了异常。

当然,认知障碍也分先天性和后天性的。

而现在要说的,明显是后天性的。

“…………”

就如同许多偏远山区的老百姓,会认为豪门大族的日常生活,可以奢侈到每天都能吃到带肉腥的荤菜一样……

在蒙彦看来,老百姓们的生活,就算再苦,至少每天都能吃上一顿白面馍馍吧?(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