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5章 西湖七月半(1 / 2)

捡宝 夜语 1245 字 2022-12-14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提起杭城,人们首先想起的不是它的繁华,而是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城的美离不开西湖。西湖,也被称为“西子湖”,西子就是西施。

提起西湖就不禁想起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不禁想起范蠡和西施泛舟湖上的传说,那西湖的得名是因为西施吗?

而传说中,天上金童玉女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捡到了一块玉石,经过了好多年的打磨,成了一颗具有神奇魔力的明珠,明珠的光泽照耀能形成绿洲和让鲜花绽放。

天庭的王母娘娘知道后派天兵天将去抢这颗明珠,争抢的过程中明珠落到了人间,就变成了美丽的西湖。

这个神奇的传说,让西湖之美更显神秘。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只是寄托人们对美好事物的那种情愫。

据历史记载,在秦汉时期,西湖原本是位于钱塘江北岸入海口附近被吴山和宝石山环抱的一个浅海湾,因为和海洋相连,水体为咸水。

后来随着钱塘江水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海岸线不断地向前推进,在西湖所在的地方形成沙坝和沙洲,变成了钱塘江的泻湖,最终经过漫长的岁月,湾口被堵塞封闭,形成内陆湖。

在唐朝之前,西湖还曾有过很多名字,如武林水、明圣湖、潋滟湖、金牛湖、龙川、西陵湖、钱塘湖、上湖等十几个名称,西子湖的雅称是从苏轼的那首诗广为流传之后才出现的。

西湖是杭城的母亲湖,西湖的水养育了杭城,没有西湖就没有杭城。

唐德宗建中二年,即781年,李泌调任杭州刺史,为解决杭州城内饮水问题,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六井,将西湖水引入城内。

大诗人白居易822年任职杭州,也兴修水利,修建堤坝蓄水放水,将西湖之水用于民生。

于是有白堤。

五代时期吴越国建都杭城,杭城得以快速发展,西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因为泥沙的淤积,西湖的面积却不断地缩小。

宋时西湖缩小至约9.3平方公里。

因此,大诗人苏轼杭城为官的时候,就下大力气动用数十万人治理西湖,对西湖进行挖淤疏浚,著名的苏堤就是挖出来的湖底淤泥堆筑而成。

南宋迁都临安,即今杭城,依然没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元朝时由于没有人去治理,至明朝时西湖几近消亡。

明朝时,杨孟瑛出任杭州知州,才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淤治理工作,然后就有了杨公堤。湖心亭、三潭印月两岛也是明朝后来几次清淤堆筑而成。